吴仰湘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仰湘,1970年2月生,湖南省溆浦县人,博士。曾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一般项目1项,其他部省级项目10余项,在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著作6部、古籍整理著作12种,两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人物经历
1988至1999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相继获得历史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学位。1995年留系任教,2000年进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2年前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工作。2003年9至11月在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访问,2004年入选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05年4至6月在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学系访问。2006年晋升教授,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20年聘任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国经学史、中国近代学术与思想史、湖湘文化史,尤其以“皮锡瑞研究与著述整理”、“蒋百里思想研究”闻名于海内外学术界。
教授课程
先后为本科生开设《中国历史文选》、《中国经学史》、《清代学术史专题》等课程,为硕士生开设《中国近代学术史》、《晚清湖南学者个案研究》、《清代今文经学史专题》等课程。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吴仰湘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献》《中国哲学史》《文史哲》《中国经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一般项目1项,主持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2项、教育部及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6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在人民出版社、岳麓书社、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处出版学术专著3部、合著3部、译著1部,在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处出版经史典籍整理著作12种、1000多万字,获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排名第四)、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两次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独立),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三),入选“湖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并多次赴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处从事访问研究、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他先后点校了北宋孙觉《春秋经解》(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儒藏精华编”)、晚清载振《英轺日记》(收入岳麓书社“走向世界丛书续编”)以及晚清湖南守旧绅士所编《翼教丛编》《觉迷要录》等。吴仰湘教授出版有《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岳麓书社2002年)、《皮锡瑞的经学成就与经学思想》(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中国近代国防理论的奠基:蒋百里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从礼仪化到世俗化:诗经的形成》(第一译者,陈致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湖湘文库·皮锡瑞集》(岳麓书社2012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皮锡瑞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皮锡瑞全集》(中华书局2014年)。今后数年内,拟主要从事清代以来的经学史研究及湘籍学者著述的整理与研究。
教育方法
吴仰湘教授在潜心学术的同时,也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引导学生静心读书、勤于写作,不断提高科研素养。他认为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既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要强化训练阅读和写作两项基本功夫。他要求学生平时将读、写密切结合,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写作来解决问题,以写促读,在论文写作中顺藤摸瓜,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增强阅读效应。此外,他还根据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的经验,提出一种“体验式科研”论:即学生从文献搜集与解读、史料编排与分析、文章架构与表达、摘要与关键词等环节,把老师或学界的研究成果重新做一遍。
人物影响
吴仰湘教授在多年研究中,形成了文献整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的鲜明特色。他非常注重原始文献的搜集、整理与解读,日积月累,经年不懈,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他以一人之力,推出《皮锡瑞全集》12册,总计600多万字,在中华书局出版后,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中国经学》《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澎湃新闻等相继发表书评,史学、文学、哲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也纷纷引用,反响强烈。中华书局还将其中的《经学通论》《孝经郑注疏》《皮锡瑞日记》《尚书大传疏证》等另外出版单行本,《经学通论》《孝经郑注疏》同时推出繁体字版和简体字版(收入“中华国学文库”),流传广泛。台北《国文天地》杂志为此刊发表了长篇专访《珍重乡贤藏山业,廿年情系师伏堂:吴仰湘教授的皮锡瑞研究与著述整理》。
参考资料
吴仰湘.岳麓书院官网.
吴仰湘.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吴仰湘:潜心学术,经年不懈.湖南师范大学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0 14:3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研究领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