昉往从末宦,禄不代耕。饥寒无甘旨之资,限役废晨昏之半,膝下之欢,已同过隙,几筵之慕,几何可凭?且奠酹不亲,如在安寄,晨暮寂寥,阗若无主,所守既无别理,穷咽岂及多喻。
任昉(460年—508年):字彦升,小字阿堆,乐安郡博昌(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南朝文学家、方志学家、藏书家,“
竟陵八友”之一。幼年时刻苦好学,才华横溢,知名乡里。
十六岁时,被刘宋丹阳尹
刘秉聘为主簿,后被朝廷征召,任太常博士、征北行参军。齐永明二年(484年),被丹阳尹王俭聘为主簿。后来进京官拜尚书殿中郎,随后又调任为竟陵王萧子良的记室参军,后因父丧而辞官。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太子步兵校尉,掌管东宫书记。
永元末年,任司徒右长史。梁高祖萧衍即帝位后,任命任昉为黄门侍郎,接着又升任吏部郎中。天监二年(503年),出任义兴太守。此后先后出任吏部郎中、御史中丞、秘书监、领前军将军。天监六年(507年)春,出任宁朔将军、新安太守。天监七年(508年),任昉去世,终年四十九岁。追赠太常卿,谥号“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