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德发展计划(前称东南九龙发展计划)是在
香港启德机场旧址进行的大型市区发展计划。经过多年的研究及讨论,计划包括兴建大型体育场馆、都会公园、邮轮码头及旅游中心等核心建筑项目,并有多项住宅及商业发展,与马头围、
九龙城、
新蒲岗、
九龙湾及
观塘等地整合为一个综合发展区。
计划沿革
都会计划
在
1983年10月,
港英政府发表的“海港填海及市区发展研究”,为
香港市区作粗略的都会概念规划,以应付21世纪的市区发展需要。因此,政府于1987年至1990年期间进行“都会计划选定策略”研究,作为
2011年前重整都会区的土地用途、运输及环境规划架构,策略涉及广泛的市区土地规划,包括
荃湾与葵青、西九龙、
启德、
九龙中部及东部、和
香港岛西部、东部及南部。“都会计划选定策略”于
1991年9月17日获行政局通过,相关部门就根据策略逐步落实为指定地区规划目标,进而制定发展纲领。“都会计划”为启德发展计划提供了原始的规划概念。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市区人口于
1999年已经达到“都会计划”拟订的上限(420万人)。同时,
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以及公众强烈反对在维港进行新的填海工程,以填海供应新土地的发展方式受到限制,原来的“都会计划”基本建议已不再适用。因此“都会计划选定策略”其后于
1998年及
2003年分两阶段完成全面检讨研究,以修正原来的规划策略。
东南九龙发展规划
因应
启德机场搬迁,规划署曾经就“东南九龙发展规划”发表多份研究报告:
东南九龙发展纲领研究(1993年)
计划将启德发展为城中城,总面积为580公顷,其中填海面积为300公顷,目的是平衡分布住宅、商业及工业用地,发展为可容纳28万5000人口的新市镇,计划首次提出兴建7.9公顷的都会公园及长2.7公里的海滨长廊,发展区内设有两条集体运输系统,南北连接钻石山及观塘一带。
东南九龙发展可行性研究(1998年)
计划将启德发展为兼容全港性设施的城中城,总面积及填海面积与东南九龙发展纲领研究相若,容纳人口提升至32万,计划扩充都会公园面积至50公顷,首次提出兴建综合体育馆、航空博物馆等康乐设施,并且加入医院、铁路车厂、直升机坪、垃圾转运站、邮务中心及公众填土趸船转运站等全港性及地区性设施。集体运输系统改为以沙中线为主体,南北贯通土瓜湾与钻石山;南线连接何文田及牛头角。
东南九龙发展修订计划的整理可行性研究(2002年)
计划将启德发展为环保城,为回应市民对填海工程的意见,填海面积大幅减少至133公顷,总面积缩减至460公顷,容纳人口亦缩减至26万人。都会公园面积减至24公顷,但海滨长廊则延长至5.4公里,同时首次建议兴建邮轮码头,并提出以铁路为本、环保运输系统、区域性中央海水冷却系统等环保建议[5]。
2002年6月,
行政会议通过根据
规划署可行性研究为发展蓝本的启德(北部)及启德(南部)分区计划大钢图(S/K19/3和S/K21/3),主要发展项目包括:
在启德机场客运大楼原址兴建沙中线铁路车厂;多用途体育馆;都会公园;在原机场跑道末端兴建邮轮客运大楼及旅游枢纽连上盖直升机场;兴建全长3.9公里,连接西九龙公路的
中九龙干线,在九龙湾连接与观塘绕道平衡的T2公路,直达茶果岭与将军澳—蓝田隧道连接。
填海争议与重新检讨
2003年2月27日,
保护海港协会向法院提出司法复核,认为
城市规划委员会通过的“湾仔填海计划第2期”工程违反《保护海港条例》。法院于
7月8日裁决城规会败诉,使“湾仔填海计划第2期”的工程批准被迫取消,并指出有关填海计划必须附合三个条件测试:
1.有迫切性、具充分理由及有即时需要;
2.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选择;
3.对海港造成的损害减至最少。
有关判决对于启德发展计划的填海计划具有约束力,故此有关工程必须通过上述三项凌驾性公众需要的测试,才得以进行。为湾仔填海计划第2期及启德发展计划进行咨询,政府于
2004年4月成立共建维港委员会,由
香港大学副校长
李焯芬教授担任主席,委员会由6名官方成员及23名来自不同专业团体、环保组织、保护海港组织、商界等领域的非官方成员,委员会成立“东南九龙发展计划检讨小组”就有关计划提供意见。同时,规划署于
2004年7月展开以不填海为原则的启德规划检讨,重新制定启德发展概念规划。
2006年底,规划署就启德发展的规划检讨,完成3轮公众参与后,拟备了初步发展大纲草图,并根据初步发展大纲草图的建议,修订了启德分区大纲草图。
规划建议
根据
规划署于
2006年10月提出的初步发展大钢建议,启德发展计划将以“崭新的海滨,汇集历史文化,绿茵,体育及旅游特色”的新焦点作为规划主题,无需进行填海,共分为六大规划分区:
启德城中心
位于北停机坪东部,
沙田至中环线启德站及铁路车厂将会座落此区,车站上盖将会发展为车站广场,附有咖啡室及餐厅的大型公园,总面积为7
公顷。车站广场作为中心地带,广场东面建议建筑
公屋及一座多用途政府办公大楼;北面连接新蒲岗及九龙城的土地将发展为办公室区,提供约70万
平方米的楼面面积;南面伸延至
机电工程署总部大楼及
香港国际展贸中心一带的土地,将发展为启德坊(Kai Tak Grid Neighbourhood)-以中低密度发展的无平台住宅区,强调住户互动与睦邻关系的休闲小区。
体育场馆区
位于北停机坪西部,西面连接
马头角,将兴建具地标建筑特色的大型体育场馆,包括一个设有45000座位的主场馆、一个5000座位的次场馆及一个设有4000座位的室内体育馆。大型体育场馆连接都会公园,市民穿过园景通道及休憩公园后,便可到达启德站;场馆东面建有连接车站广场的景观廊,可远眺
狮子山的景色。接壤
马头角的海滨一带,则发展为海滨饮食廊,设有小型商店及茶座。
混合用途区
位于南停机坪,区内主要是商业及住宅发展,与
九龙湾商贸区进一步整合,并建议设立海旁市集,举行社区活动。同时,该区将会兴建包括医院的社区设施。
都会公园
环绕
启德明渠进口道两岸,位于混合用途区南部及跑道北部,规划面积为24
公顷,是
维多利亚公园的1.4倍,将是区内主要海滨活动的休闲设施。都会公园将建有海滨长廊、缓跑径、观景台、高尔夫球练习场、划艇游乐区及自行车径等24个休闲设施。
跑道休闲区
位于跑道中部,连接旅游及休闲中心与都会公园,以休闲生活为题的低密度住宅发展,结合商业及文化特色,休闲区将会建有一条阔30米的行人专用林荫大道,两旁附设特色商铺。
旅游休闲中心
位于跑道南部(称为启德角),区内将设置双泊位邮轮码头,邻近则发展为集合酒店,零售及娱乐设施的旅游中心,跑道末端将兴建跨境直升机场,以及一个以航空发展为主题的跑道公园,将重置航空交通管制塔、展览退役飞机及启德机场文物。
重新发展
2007年10月10日,
行政长官曾荫权在
立法会宣读题为“香港新方向”的《2007至2008年度香港行政长官施政报告》,提出“十大建设,繁荣经济”的发展概念,在其5年任期内(至
2012年6月)致力推动十项重大的基建工程,其中包括启德发展计划。
11月8日,行政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启德城中心发展规划大纲(S/K22/2),计划正式重新启动。政府随即于
2007年11月9日至
2008年3月7日期间进行公开招标,中标者须设计、兴建、营运、管理及维修
启德邮轮码头,为期50年;并在
2012年2月起营运首个泊位。
短期规划
由于启德用地发展需时,地政总署正在准备以临时租约型式出租土地至发展方案落实,避免大片土地荒废。有兴趣投标的机构有香港草地滚球会和香港汽车会,用途分别是作草地滚球场和临时赛车场。
发展问题
地下油污
启德机场北面停机坪地下广泛范围的泥土,受到包括
汽油、
苯和
甲烷等易燃物质污染,这些油污是长年累积的飞机燃料渗入地底而造成的。为了避免因进行挖掘工程而使这些污染物暴露于空气中,政府于
1999年耗资3亿1690万
港元展开大规模的除污工程。
启德明渠
启德明渠的进口道位于发展区内,明渠主要是排放由
大埔及沙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长期受到重金属与沉积物污染,引致水质欠佳及异味滋扰。当局计划采取以下的缓解措施:
1.于跑道北端打开一个600米的缺口,促进水流及减少沉淀,并以桩柱平台覆盖以上缺口,回复跑道的原貌; 2.使用生物除污法以净化明渠进口道海床下之沉淀物及除去臭味;
3.建议装设旱季污水截流设施及排水出口管的淤泥收集器,以减少水质污染。
不过,由于近年污染问题改善,加上政党及环保团体要求政府仿效首尔清溪川保留及美化明渠,因此政府将重新检讨覆盖明渠的面积,并重新进行咨询。
流行文化
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于
1999年播映的电视剧《
创世纪》,将启德发展计划融入在虚构故事之中。在剧中,主角叶荣添(
罗嘉良饰演)拥有的地产公司“力天世纪”与政府达成协议,将
启德机场用地发展为“无烟城”。在
2000年5月26日播出的《创世纪II天地有情》大结局,更有竣工后“无烟城”的效果镜头(剧中设定为
2010年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