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诱发电位(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EP)是由听觉神经系统的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电反应。
检测技术
诱发电位的基本特征
1、声诱发电位振幅很小,大多<1µv,只有自发脑电的1%
2、反应是在受刺激后经一定潜伏期出现
3、呈现特定的波形
4、反应是在一瞬间出现(自发脑电是长时间周期出现)
5、有相应的电位分布区,其分布位置与面积取决于有关组织的结构特征。
几种常用的刺激声信号
短声(click声):
将持续时间为50-200µs送至扬声器或耳机产生的一个波长范围很宽的刺激声信号。特点为持续时间只有数毫秒,波谱很宽,波长能量集中在100~800Hz;是引起神经排放同步最佳的信号,可得出最佳的反应波。波长特异性较差。
滤波短声(filtered click):
产生短声的电脉冲经窄带滤波器(1∕3倍波程)滤波后,再输入耳机所产生的声信号称滤波短声。
短音(tone pip):
对纯音的正弦波形进行调制,获得具有对成性上升、下降相和平台的声信号。短音和滤波短声通常由2周的上升、下降波及1周的平台波组成。
短纯音(tone-brust):
有一定的上升、下降和持续时间,比纯音短的纯音性质的声信号。特点:有波长特异性。
提取技术
1、时间锁定与信号平均叠加技术
根据AEP总是在刺激之后固定的时间(潜伏期)内出现,其波形、波幅基本一致。而脑电等自发的电活动与刺激无固定关系,将多次刺激的结果总和起来,AEP振幅变得很大,而其他电波则正负抵消,这就是叠加技术,将叠加后的振幅除以叠加次数,使AEP恢复原貌,就是平均技术。
2、滤波
诱发电位记录的波形包括很多不需要的成分,如过高过低的频率成分以及公用电50Hz干扰成分。滤波的概念是将不需要的成分通过滤波器滤掉。滤波器按其频率相应可分为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陷波器。高通滤波器只允许某一频率以上的高频信号无衰减地通过滤波器而滤掉低于设置点频率成分的波形。低通滤波器只允许某一频率以下的低频信号无衰减地通过滤波器而滤掉高于设置点频率成分的波形。带通滤波器高通和低通滤波器组合可形成带通滤波器。陷波器主要的针对性地消除掉某一特定频率点的噪声干扰,如50Hz的公用电干扰。
特点
听觉诱发电位是由一系列峰或波组成,具有极性、次序、潜伏期、振幅、波形及分布等不同特征,有既定的描述方法。
极性
根据波形在基线上偏移的方向。向下为阳性波,P波,向上为阴性波,N波。
波形命名
以波组成的极性和出现的先后顺序命名,以数字表示,如N1,N2,P1,P2。以健康人峰潜伏期正常值命名如P300。
波形成分的测量
1、潜伏期——从刺激开始到反应出现的时间,一般以峰潜伏期表示。
2、峰间潜伏期——两个或两个以上波峰之间的时间,一般用ms表示,代表各部位之间的传导时间如ABR的Ⅰ-Ⅲ,Ⅲ-Ⅴ。
3、振幅指垂直方向偏转的距离,表示反应波或峰的电压。
⑴峰振幅——以基线或零电位点到峰顶点的距离表示振幅,称峰振幅。
⑵峰-峰振幅——以相邻相反极性峰的顶点距离表示振幅,称为峰-峰振幅。
4、正常值的确定
需要建立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值。每个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正常值。如果使用其他实验室的正常值,则应使自己实验室所使用的刺激声、记录方法等条件完全与参照实验室所使用的条件一致。
分类
按潜伏期分类——指根据给声后反应出现的时间分为三组
早潜伏期或短潜伏期反应:0-10ms,如ECochG, ABR等
中潜伏期反应:10—50ms,如40Hz事件相关电位
长潜伏期反应:>50ms,如P300
测试要求
一测试环境
隔声室应远离电器设备。在隔声室内壁(六面),加装铜丝网进行电屏蔽。室内电源引线应用屏蔽线,屏蔽层接地。
二测试设备
包括耳机(插入式耳机、扬声器、骨导耳机、耳罩式耳机)、电极、生物信号放大滤波器(差分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带通滤波器)、信号平均叠加器、电脑和打印机。
三受试者状态
1、成人
采用仰卧位,并鼓励他们闭上眼睛,在测试期间尽量入睡。
2、婴幼儿及小龄儿童
应预约采用剥夺睡眠法:交代家长在小孩测试前夜晚点睡,早点起(尽量少睡),以利于测试时入睡。镇静剂:10%水合氯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