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光
中国古代名剑
含光,古代名剑。春秋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练。含光之剑,“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
起源
古代名剑。春秋一曰含光,二曰承影,三曰宵练。含光之剑,“视之不可见,运之不知有,其所触也,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一曰含光,视不可见,运之不知其所触,泯然无际,经物而物不觉。’”
古代传说中的名剑。曾被商帝王、春秋时期卫人孔周所藏。《列子·汤问》:“孔周曰:吾有三剑,惟子所择……三曰宵练,方昼则见影不见光,方夜则见方而不见形。其触物也,骜然而过,随过随合,觉疾而不血刃焉”。一作“霄练”。
释义
并不是能杀人的剑才能有最大的能力,这三把剑是经过抽象的,指的是不同的几个力量,代指的是三个符号。
这三把宝剑被分为上品含光、中品承影、下品宵练,其实这三把所谓的宝剑却只是人的三种状态——上品含光者是入道合体之状,中品承影是遇道引信之状,下品宵练是为按道守习之状。越次等的剑越能使人感受其存在。
为何称此三剑都不可以杀死人呢?是其刀锋够快吗?快的如光、如影、如风;光不可见,是因时光如梭快比闪电,瞬间可通天地使人无察;影只存形,是为气随机行,容形而存影迹似有还无;风有留余,寒热风湿之入体即合其身,且皆有症状。
时光、气机、风行都是与人相关之物,各有其制,都不会要人命,却也是时时在要人命,只是它们也是在按照命体本身在行事罢了。
孔周所言不差,并直言相告于来丹,所谓报仇之事本无需自己动手,自然会有其死亡的时。
来丹不明其理,孔周还有意来个斋心七日,以观其心变,但来丹心意难改,也就只能顺其之意而行。
至于说童子佩三剑却三军,也是说占得了天机,占得了自然之理。[1]三剑本非剑。只是以上古神剑喻道。
简介
《列子·汤问》篇有“上古三剑”一章 ,后世道教对列子道家的“道剑”一词进行了借用和发挥,并将其运用于丹道学 、 心性论等领域 ,赋予“道剑”以宗教与信仰的内涵 。道教对“道剑”一词的借用和发挥, 从特定层面显示了《列子》对道教产生的影响 ,以及道家与道教的亲缘关系。
剑孪生说
承影剑和含光剑还有一个孪生传说。
藏剑名家孔周也只听说含光之名,没有见过含光。得到承影剑之后的一次偶然机会,发现铸刻在剑身上的铭文中“影”字略微有些松动,他用力按去没有反应,再向外猛拔,只听喀的一声轻响,剑柄分作两截,一截短小的剑柄赫然露出。慢慢拔出,只觉得剑身在逐渐的抽出,可就是无法看到,孔周用手一碰,一缕血线缓缓流到地上,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被剑割伤。走进屋中阴暗之处,才终于看见此剑的全貌,一旦光线照及剑身,又看不到。运剑远挥,只觉剑柄剧震,轰的一声大响,丈余外的墙壁竟然被发出的剑气洞穿。这柄剑就是含光。
但不管,含光、承影、宵练这三兄弟剑,在春秋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3 09:18
目录
概述
起源
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