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臧
汉字词语
否臧,汉语词汇,拼音pǐ zāng,释义为品评、褒贬,出自《易·师》。
解释
1.成败;善恶;优劣。 否,恶;臧,善。
2.品评,褒贬。
出处
《易·师》:“师出以律,否臧,凶。”孔颖达疏:“否谓破败,臧谓有功。”
《左传·宣公十二年》:“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杜预注:“今彘子逆命不顺成,故应否臧之凶。”杨伯峻注:“凡行事,顺其道而行以有成则为善。”
《魏书·元子思传》:“不付名至,否臧何验?”
唐·白居易《议兵策》:“议之者颇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
宋·范仲淹《用天下心为心赋》:“於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两省谏官,并准有唐故事……限以迁官之年月,责以供职之否臧。”
《旧唐书·郑朗传》:“适来所记,无可否臧,见亦何爽?”
唐·刘商《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
宋·叶适《题后》:“审其所从,不求强同;贵其所与,毋为易得。趋舍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则何止於建安、元祐之文也。”
参考资料
否臧.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4 21:42
目录
概述
解释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