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子;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瓜摘李子。借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避开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北史·袁聿修传》:“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⑶一沐三握发:《
史记·鲁周公世家》“一沐三握发”作“一沐三捉发”。握发吐哺,就是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简化而来。意思是,洗一次头,要三次握住头发,中止洗头来接待士人。吃一顿饭,要三次把食物吐出来,来回答士人的问题。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周公勤于政事,寝食不安;二是周公礼贤下士,接待贤士特多。后世常以此形容求才殷切,礼贤下士,争取人才。如《后汉书·
马援传》载,马援对
公孙述不礼贤下士不满,对同伴说:“天下雄雌未定,公孙(述)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亦或以此说明勤劳国事。如
王充《论衡·书解篇》:“文王日昃不暇食,此谓演《易》而
益卦。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改法而制。”说他们虽然极忙,还能著书一立说。三国曹植《君子行》:“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曹操也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诗句。后人称吐握、吐哺、吐哺握发、握发吐哺,都是从这一典故引出的不同说法。
曹植(192~233),三国魏文学家。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
亳州)人。曹操第三子,封
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
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
临淄侯。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
曹叡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
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有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
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
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作品今存
南宋嘉定刻本《
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