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郎
粤剧演员
吕玉郎(1917年—1975年),原名吕庭镜,出生于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双桥五福庙。粤剧演员,工文武生
人物经历
吕玉郎原名吕庭镜,自幼家境贫寒,从小喜爱粤剧,每逢乡间有戏班演出,他就日夜守在戏棚中观看,废寝忘餐。7岁时随父迁居广州,在私塾读书。
1928年,其父病逝。此后,只得靠其兄维持他读书,靠其寡母缝衣糊口。1930年,吕玉郎辍学从艺,学习粤剧,口头拜正旦泉为师。
1931年,通过粤剧丑生演员王中王的徒弟阿苏的介绍,认识了王中王,王中王觉得吕玉郎有艺术天分,就表示愿意收他为徒。于是,他正式写师约,拜在王中王的门下。1932年,入日月星班当下层演员。1934年,随新春秋班到上海演出,任第二小生。
1937年,在王中王的引荐下,加入觉先声剧团,任第四小生。班主薛觉先对他十分器重,举行隆重的拜师典礼,收他为徒。在此期间,马师曾替他起了“吕玉郎”这个艺名。1940年,升至第二小生。
1941年,香港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942年,吕玉郎跟随薛觉先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广州湾(今广东湛江市),先后在广西、湖南等地演出,主要剧目有借历史题材宣传抗战的《梁红玉》《归来燕》《暴雨残梅》等。
1943年,加入半日安上海妹夫妇在澳门组织的大中华剧团,吕玉郎任文武生。到1945年间,随大中华剧团在广西和广东西江一带演出。抗日战争胜利后,吕玉郎回到广州,重入觉先声剧团,当师傅薛觉先的副手,任正印小生。
1949年,与楚岫云陆云飞合组永光明粤剧团,先后演出《刘金定斩四门》《十三妹大破能仁寺》《嫦娥奔月》等剧目;同年11月11日,广州市举行各界人士庆祝广州解放和解放军入城仪式群众大会,会后进行了大游行,吕玉郎带领永光明粤剧团参加了游行。
20世纪50年代,被选为西区(今广州市荔湾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西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又被选为西区人民委员会委员,参与区政府的领导工作。
1952年9月,随广东省、广州市代表团前往武汉参加中南区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吕玉郎主演了粤剧剧目《平贵别窑》,他在剧中饰演薛平贵,凭借该角色获得了演员奖奖状;10月,随广东省代表团赴北京参加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吕玉郎凭借剧目《平贵别窑》,获得演员一等奖。
1953年,广东省、广州市戏曲改革委员会成立,吕玉郎任常务委员。1956年,任太阳升粤剧团团长,与林小群等合作,演出剧目主要有《玉簪记》《附荐何文秀》《牡丹亭》《拜月记》等。
1957年6月7日,《南方日报》举办的“选举最受欢迎的粤剧和演员”投票活动揭晓,吕玉郎在“最受欢迎的10名演员”中排名第二。
1958年,太阳升粤剧团并入广东粤剧院,吕玉郎任三团副团长。期间,执笔对沪剧《芦荡火种》、锡剧《红色的种子》进行了改编;同年,与林小群、王中王等演员回沙坪、古劳、鹤城等地演出,并亲自到金峡水库、石门水库工地为民工演唱。
1959年8月,广东粤剧团应金日成元帅的邀请,由吕玉郎与马师曾、红线女、林小群、靓少佳等演员组团参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4周年庆祝活动,先后到平壤、咸兴、兴南、元山、开城、新义州等地演出,历时44天。在此期间,金日成元帅和崔庸健委员长等领导人曾上台祝贺他们演出成功。
1960年4月6日,随广东粤剧团赴河南郑州演出;6月底至7月12日,随广东粤剧院演出团到上海公演。1961年2月9日至3月28日,跟随由广东粤剧院组成的中国粤剧团,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访问演出45天,演出结束后,受到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家主席胡志明的接见。在越南期间,演出团观看了越南嘲剧传统剧目《神水瓶》,回国后,吕玉郎翻译,并自导自演了该剧。
1963年,带领广东粤剧院三团回鹤山沙坪演出,他与郑绮文等为观众加演了剧目《碧桃锦帕》。1965年,参加了中南地区戏剧观摩汇演,他在现代粤剧《阿霞》中饰演“四大伯”,以主要唱段“血溅兰湖”受到大会表扬。
1966年,“文革”开始后,吕玉郎曾主演的剧目《卖胭脂》被指“贩卖色情”,因此而受到审查,随后被下放到英德茶场改造种地4年。1971年,吕玉郎最后一次回家乡鹤山演出,在晒谷场上为乡亲们清唱了一曲《沙家浜》。1975年底,吕玉郎病逝,年仅58岁。
个人生活
老师
吕玉郎正式行过拜师礼的老师有王中王和薛觉先。
昵称
吕玉郎自幼面形饱满,且肤色偏黄。他的祖母便戏称他为“黄泡镜”,后来同行知道后也这么称呼他,后辈则称他为“镜哥”。
子侄
吕玉郎有两子两女,长子吕洪广、侄子吕雁声都是粤剧演员。
弟子
吕玉郎的弟子主要有关国华、陈晓明。
主要作品
代表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
导演作品
(以上参考资料)
艺术特色
吕玉郎受薛觉先艺术影响颇深,在数十年的舞台生涯中,不断探索、钻研、努力创新,表演上形成了潇洒倜傥、情致细腻、唱腔玉润珠圆,吐字清新、情浓韵厚的艺术风格,创造了自成一派的“镜腔”。“镜腔”讲究吐字清新玲珑,念白声韵有节奏,唱曲时不会因腔盖字或误字,采用问字取腔的唱法,不论腔的长短,都基本上跟着该字同一韵母所衍生的余音来拖腔,促使字音清楚准确,腔也拖得舒展顺畅,跌宕自如。善于根据曲词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并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来设计不同的唱腔,是吕玉郎演唱艺术的重要特色。例如《牡丹亭》之“惊梦”的一段“长句二黄”就可作为他唱腔的代表,这唱段句数不多,行腔干净流畅,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真切地唱出了柳梦梅这个青年男子渴望自由恋爱的纯真感情。
人物评价
玉郎虽然接受学校教育时间不长,但由于他勤学苦练,虚心向别人求教,因而博学多才。(江门文化馆原馆长陈一峰评)
吕玉郎主演过《牡丹亭》《拜月记》《玉簪记》等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剧目,成功塑造出柳梦梅、蒋世隆、潘必正等为人们熟知的人物形象,他的演唱艺术对后辈很有影响。(中国粤剧网评)
吕玉郎与薛觉先同饰文萍生(粤剧《胡不归》中角色),两人的演技水平都臻上乘,难分轩轾,薛觉先演来温柔细腻,吕玉郎演来有威仪气概,都赢得观众喝采,称赞他们各有千秋。(粤剧演员上海妹评)
后世纪念
2007年8月,为纪念吕玉郎,广东省中山市粤剧团在南方剧院举办了“纪念一代粤剧小生王——吕玉郎名剧专场”演出。
参考资料
吕玉郎.中国粤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0 18:1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