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森,吉林
桦甸供电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31年如一日,坚持巡护红白线(红石到白山),先后荣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人物提要
吕清森,1960年6月出生,1979年参加工作,1996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吕清森同志31年如一日,坚持巡护吉林地区海拔最高、环境最差、巡视难度最大的66千伏红白线(红石到白山)。他每月徒步巡线超过200公里,累计行程超过7万公里。他总结形成并运用“采光巡线法”等行之有效的巡线方法,及时发现供电缺陷5000多件,确保输电线路连续安全运行无事故,累计为企业减少直接和
间接经济损失6000多万元。
生平事迹
干活累不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
红白线是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最困难的66千伏的输电线路之一,蜿蜒于群山密林之中,一直是离地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一条线路,线路全长47公里,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左右,几乎是每一个小山头就有一个铁塔,最高的一个铁塔位于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
吕清森所从事的巡线工作要求每次巡线每个铁塔必须都要走到,有时候山洪暴发、积雪覆盖还要绕道,这样一来吕清森至少攀山越岭需要步行200公里以上,而且每个月必须保证要巡线一次,巡线下来至少需要5-7天的时间。
初中毕业的吕清森在31年的巡线过程中,写下了几十本日记,而且这个日记只有他自己能看懂,一些特殊符号代表了铁塔上的一些细小结构,把线路的杆塔、杆号、村屯地界、风向、覆冰现象、雷击情况、塔上的绝缘子情况都记录下来,每个月都要对照一下,这些细小结构有啥细微变化,他几乎都能一眼看到。
山上没有路,也没有人家,冬季大雪到腰迈不动步,只好在雪上爬或滚,夏季山洪暴发路难行,浅滩可以涉水过,水大就要绕路,碰上下雨天,山坡泥泞异常,需要爬多次才能上去。每次巡线回来,撩起裤腿来一看,腿上都是伤。
吕清森经常对同样在电力部门工作的儿子吕鹏说,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
组织的恩报不完,只能用努力工作来报答了
每年吕清森都要穿坏四五双鞋,有时候巡护一趟就要穿坏一双鞋、一个望远镜、一个皮包,包里放有扳手、钳子、折叠锯、螺丝等,再加上自己准备的水、
香肠等食品,足足有十几公斤沉,午餐一般都要自己在山上吃。
1981年的2月份,吕清森和同事们参加松滨线(哈尔滨到
松原)的施工,突然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十八九度,一下子冻伤了40多人,因为吕清森正在塔上工作,等下来的时候,双手9个手指冻伤严重,医生甚至建议要截肢手术。
工作都魔怔了,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巡线
夏天雷击、冬季覆冰都是电力设备的大敌,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及时找到事故点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故发生后,吕清森赶到他认为最有可能的线路巡护,很多事故都是他在凌晨6点左右发现的。
巡线工作就是风里来雨里去的,爬冰卧雪,冬天山上风大、雪大、气温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夏季山林里密不透风,风雨说来就来,每次巡线都是满身泥水,秋天的时候如果赶不上车就在人家的玉米秸秆垛里对付一宿。
在妻子高秀凤的眼中,吕清森对巡线工作有点魔怔了,不仅自己用土办法测试绝缘子、线杆的性能,而且还有时间就到别人的责任区那里去观察,如果发现问题,就会告诉负责巡线的人员,赶快报修确保没有大的损失。
作为送电班的职工,吕清森还负责线路的维护和修理,每个月在家的时间都不多,儿子吕鹏小时候对这个一心扑在工作上的父亲很是陌生,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妻子高秀凤一个人忙活。
吕清森的父亲吕明俊也是一位老巡线工,从建国前每月一斗高粱米的工资到1979年光荣退休,吕明俊经常告诉接班的吕清森说,党和国家的恩情不能忘,必须当一名称职优秀的巡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