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多本(1888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2004年),男,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河口乡郭家坪村的一户赤贫人家。他打16岁起,就给当地的大财主当挑夫。1935年8月,贺龙、关向应领导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进驻石门西北山区休整扩军。47岁的向多本听说红军开过来了,扔掉挑夫的扁担,投奔了红军。
长征往事
尽管岁月流逝,向多本对当年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长征往事仍然记忆犹新:“长征开始后,王胡子(指王震)看我年纪大了点,就把我编到后勤部队给红军筹粮做饭。别看我47岁了,可行起军来—点也不比小伙子差,每天还挑着百多斤重的石磨跟着红军跑,红军打到哪儿,我就挑到哪儿,红军一停下来,我就忙着磨谷子、麦子,给红军做吃的。”
谈到他自己在草地上的经历,他说:“我长得牛高马大,一米八六的个子,每天挑着一副石磨,体力消耗大呀!饭量也大,恨不得一口吞掉一座山!可是没有吃的呀!一天到晚,肚子里像有几千只手在乱抓。结果,石磨挑不动了,也没有什么东西好磨了,就把它扔到沼泽里了。有一天,我突然饿昏死过去了,倒在草地上,最后被负责收容的部队发现,他们见我还没有断气,就用马肉汤灌醒了我。后来才知道,这马是贺老总的,是他将马交给后勤部,叫杀掉后分给伤病员的......”
63岁作新郎
1937年4月,向多本在西安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在山西汾阳麻家寨的一次对日作战中,他左臂被子弹射穿,伤残达5年之久,至今左手手指仍不能伸直。40年代,向多本一直在三五九旅家属队和子弟学校担任管理员。1951年,63岁的他在贺龙元帅的外甥廖汉生的关怀下,与新疆军区八一子弟学校缝纫员陈玉华结婚,夫妻俩婚后恩恩爱爱,并于1953年和1956年生下一女一子。如今,女儿向红在天津体育学院北医院工作,儿子向计青在石门县体委工作。1966年,向多本在新疆军区离休,1973年回故乡石门安度晚年。回故乡定居以来,他一直关心着家乡的两个文明建设,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成长,20多年来,他先后为全县的中小学生讲革命传统课300多场次。虽然年纪大了,他也经常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长寿无道亦有道
向多本经常身穿绿色军服,头戴绿色军帽,首白眉,红光满面。他至今耳聪目明,仍能看书读报,全然不像112岁的老人。31年的挑夫生涯和31年的军旅生活,炼就了他一身钢筋铁骨。而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有规律的生活以及由此形成的养生习惯则构成了他长寿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他信奉“饮食有节,少生疾病”“诸肉不如猪肉,百菜不如白菜”“早晨吃点姜,百病都消光”、“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的养生格言。从解放初期开始,他就养成了一天只吃两餐的饮食习惯,早餐吃一大碗面条外加两个煮鸡蛋,中餐少肉食而多素菜。除了猪肉、鸡肉和鱼肉,其他动物的肉一概不吃。他喜欢吃糖姜,认为姜片可以化痰止咳,还喜欢生吃大蒜头。他每天要喝三四大杯白开水,还喜欢吃各种水果。1993年,他戒了烟酒。
向多本非常爱清洁。他一生特别讲究洗脸,他的洗脸和一般人不同,除了洗脸,还要洗牙龈、鼻孔、眼睛、耳朵、舌头,一边洗一边按摩,早上洗一次脸,少说也要个把钟头。
向多本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8点睡觉。睡前和起床后,总是要做一些自编的体操与打拳,儿媳、孙子上班后,他一人在家里自得其乐,看书看报看电视。他平时特别喜欢读《毛泽东选集》,独自一人在家时,读到兴致处,有时还要大声朗诵几段。
向多本开朗乐观。他常说,说说笑笑,通通七窃。人在世上,没有翻不了的山,没有过不了的河。失意时,往开处想;得意时,作平常观。他从不与人争吵,别人开他的玩笑,他也不恼。每每与别人谈及过去的往事,谈到兴致处,总是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