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猫
猫科后猫属动物
后猫(Metailurus)是一类中型的食肉类动物,是剑齿虎家族的一员。吻部宽短,鼻骨后端比前端宽大。上犬齿长而侧扁,前后缘呈刃形,第3门齿和第3前臼齿之间的齿缺较短,第4前臼齿强大。下犬齿粗大,第1臼齿发达。具有最完善的捕杀和食肉能力,趾端具有尖锐的能屈能伸的爪子,颈部粗壮,可以抵抗由于头和牙齿顶的猛烈动作而引起的巨大震动。
物种简介
亚欧大陆上,有一类被称为后猫的中型新食肉类动物几乎与巴博剑齿虎同时出现,又同时消失。以前曾有人把它们当作猎猫科的残存后裔,一般认为它们是不折不扣的猫科动物,也是剑齿虎家族的一员。20世纪20年代由师丹斯基根据中国甘肃的化石种“大后猫”(metailurus major)对其最早定名,已在亚洲和欧洲发现了后猫化石,其中我国就出土了不少。后猫在许多方面与猫亚科动物并没有太大不同,它们的体型与美洲狮相仿,身材较为细长,剑齿扁而短,不是特别发达。后猫和子一样是森林中潜伏的隐秘杀手,捕食毫无防备的各种中型食草动物;然而和大个子的短剑剑齿虎相比,它们自然是弱者。同样出土于甘肃的一具化石显示了后猫可能被短剑剑齿虎直接猎杀的证据,后者也许会像非洲狮偶尔捕杀鬣狗一样清除自己的竞争对手。
后猫(Metailurus)是后猫族下的一属,生存于约900-600万年前的欧洲及亚洲。
后猫的犬齿是介乎剑齿虎长而扁平的犬齿与现今猫科短锥齿之间。由于后猫的化石都是碎片,所以其物种的数量亦有所争议。
特点
后猫的头骨、牙齿特征和现生的美洲狮很类似。在我国曾有大后猫(M.major)和小后猫(M.parvulus)的定名(Zdansky,1924)。希腊和我国曾发现近乎完整的小后猫骨架,在骨骼比例上,后猫和现生的猞猁很相似,如它的后肢要较前肢更长,尾短。这表明在晚中新世,后猫也许占据着和现代猞猁相同的生态位。恐猫、后猫所表现出的与现生豹属猞猁属相似的解剖特征,表明了这种进化上的趋同现象对一个物种或类群的生存有着关键意义。
下属物种
大后猫
(Metailurus major Zdansky,1924)
生存年代:晚中新世,800万-600万年前
地理分布:欧亚大陆、非洲
大后猫体型与现代美洲狮相似,头骨外形也与美洲狮类似,短、宽、圆。但在某些部位也有所差异,如额骨较宽,眶后突、颧骨突退化较小,颧宽较大。大后猫的牙齿,与典型剑齿虎相比,更接近现代猫科。上犬齿较长,但并不侧扁,也不像现代猫科的上犬齿那样在侧面具有纵向凹槽。前臼齿、裂齿形态也与现代猫科无异,所不同的仅是裂齿相对较大。下犬齿也不像典型剑齿虎那样退化变小,而与现代猫科一样发达。大后猫在其所处的时代,很可能是可怕的潜伏型杀手,依靠灌木植被的掩护,悄悄接近猎物,再猛然跃起扑倒猎物,采取类似现代猫科的咬杀技巧,咬断猎物的脖颈。
小后猫
(Metailurus parvulus)
生存年代:晚中新世,800万一600万年前
地理分布:欧亚大陆
小后猫体型略大于现代欧亚大陆的猞猁,比美洲狮和豹小。头骨外形、牙齿形态也与猞猁相似,但是犬齿明显较大、较长,前臼齿、裂齿相对较大。小后猫与大后猫相似的特征,是眶后突、颧骨突也都退化较小。科学家通过对产自希腊和我国和政地区几乎完整的小后猫骨架进行研究后发现,小后猫的后肢要长于前肢;对肱骨与尺骨和桡骨、股骨与胫骨和腓骨的比例测算,表明小后猫具有极佳的跳跃能力。再与现代栖息于开阔性草原的猎豹非洲狮,以及山地高原的雪豹等相比较,显示小后猫当时所栖息的生境,很可能是半开放半封闭的草原和森林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6 11:13
目录
概述
物种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