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配音
配音方式
后期配音是演员在后期阶段的任务是录对白。在录音室里,面对放映出来的画面,演员一面看着自己在银幕上的表演,尽可能地寻找到自己在拍摄时对角色的感受,寻找到人物正确的心理动作和感情的变化脉络,一面配出动情受听的台词。同时,非常重要的是要对上口型。这个过程就是属于后期配音。摄制组工作的后期阶段是将纪录在胶片上的每一个镜头由导演、剪接师经心筛选与取舍后,按一场戏、一场戏地顺序组接起来,形成画面连接的半成品;再由导演和录音师把各场戏的对白(角色所说的话)、效果、音响、音乐(包括电影中的歌曲)等录制在磁片上,经混合录制成各种音响连接的另一半成品;最后经由摄影师对组接好的画面进行配光、调色等工艺处理,然后,把全部音响以光学手段混合录制在画面的胶片上,成为一部成品,即完成拷贝。此时影片的全部制作才算完成。
过程
录对白时,演员看到的已经是有顺序的、有情节发展的画面组接。演员拍摄时,没有可能一气呵成地进行创作,但此时演员却可以进一步使画面中的表演通过连贯而富于感情变化的语言,使之完整化。当然这种连贯仍是有限度的。因为演员对已拍过的戏、说过的台词,难以一下子全部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录对白时,仍是一卷一卷地录(每卷长度约三五十尺──一二百英尺不等)。录音师和演员都希望通过对白,把影片质量提高一步。作为声画合一的视听艺术,这是两个重要方面的结合。
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电影这样一种以逼真性、纪实性为特点的艺术,自然不可能没有语言。当然,电影的发展是从默片开始。之后,就不仅有对话,还有音响、旁白、独白等等形式。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语言使视觉形象更为逼真可信和具有感染力。
语言是构成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正说明语言在相当大的成份上代表了人物的性格。又如人们常说的“听其言,观其行”,“听话,听音”等待,都说明语言和人物的密切关系。语言是人物内在意志的体现,也常常是意识的流露。由于环境、职业、修养等等的不同,必然形成每个人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语调和语气。由于生理条件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声音和音色。演员对语言的把握处理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方面。
电影中的人物语言一般较少、较精练。这就对电影演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处理得适当,恰到好处,不能过火,不能夸张,而且能使观众听得清楚。
困难
电影的后期录音对演员表演是十分不利的。演员要在录音棚里,看着画面,对着人物的口型,一句句地重新表演。这是否能达到当时表演时的准确无误,达到准确的语言动作、语气,往往值得怀疑。由于一些演员另有拍摄任务,或是摄制组为了省钱,常常请配音演员来配,这是极不理想的做法。这对演员也是一个损失。为使银幕形象从外观、形象到感情的表达和语言的传达都到一种统一和谐,配音最好是由演员自己来完成。这就要求从事电影的演员不仅掌握表演技能,同时要有正确的发声方法、正确的吐字发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演员没有这种能力,自然也只能依赖配音演员来弥补了。
电影中生活化的语言同样并不是自然主义地、原始地保持演员自身所习惯了的自然发声方法和状态,恰恰相反,演员的语言训练更艰苦枯燥。没有一个自我克服缺点的过程是难以达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力的。
电影演员在人物准备阶段就应反复揣摩、练习人物说话的语气,试着用什么样的语调才能表现这个人物的特有个性,并在后期录音时,尽可能地达到表演时所出现的人物准确状态。如果在现场表演时,觉得有不足之处,还可以做一次最后的努力。
后期配音对演员造成一定的困难,尤其对初次走进录音棚的人更是如此。但它同时又给予了演员一次再创作的机会,所以,有人称配音为三度创造,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发展
电影多数仍采取后期配音的程序来完成影片制作,但也有一些影片为取得良好的实景效果,采取同期配音的办法。这对演员能否流利地完成人物的台词、清楚地吐字和准确地表现语言动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演员不能很好地掌握语言技巧,则难以胜任同期配音和多机位拍摄的要求。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这种趋势是可能的。
由于翻译片越来越多的影视生产的需要,中国已形成了一支较强的配音演员的队伍,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配音演员,并在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等技巧方面进行了专门的探讨和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实践活动。在这方面每一位专业演员都应当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能力。当然,也应避免形成一个固定的语调模式。
后期配音只是针对那些在现场拍摄时未进行同期对白配音所必须有的阶段。如果已进行了同期对白配音,电影演员在一个摄制组的创作任务就告完成。
技术要点
录解说技巧
解说、旁白和内心独白之类的语言,一般即使在采用同期录音工艺的影片中,也需要在后旗配音时进行补录。 一般为了区别同期语言,可以将解说词、旁白和内心独白等后期配音的语言单独录在—条声带上。解说词或旁白的配音多由受过专业语言训练的演技巧的演员承担,其音量平稳,音色纯正,所以电容传声器或动圈传声器进行近距离的拾音。而内心独白的配音除了全部后期配音的影片外,一般采用同期影片里的剧中角色自己担任。一般在这种录音方式中,采取心型的电容传声器或动圈传声器进行近距离的拾音,无需做距离感和空间感的处理。但也有个别情况,需要内心独白带有空间特色,通常可以使用数字延时器来实现。
配群声的技巧
配群声是指为船片中处于背景位置的群众演员配音。一般在文学剧本上是没有这些群众演员的具体的语言的。在同期录音的拍摄过程中,为了能突出主要角色的语言,经常让处于背景状态下的群众演员光动嘴而不出声,这样主要演员可以从容地进行表演。但在最后进行混录之前,必须给背景的群众演员表演加上群声。否则,从视觉上看画而十分真实,但从听觉上就十分虚假。所以对这种有群众演员的场面,一定要配上群声。配群声有以下两种方法;
现场配群声
当在拍摄现场进行同期录音时,可以先录制主要角色的语言声音,处于背景的群众演员尽量不出声或低音量说话。等这个镜头拍摄完成后,录音师在副导演的配合下,让主要演员重新表演,但不出声,由现场参加拍摄的群众演员根据剧情内容按正常情况说话表演,由录音师将他们的群声单独录制下来,以后再通过转录作为群声使用。
后期配群声
在后期配音时,—般等所有主要演员的配音完成之后,再单独地配录群声。配音时,群众演员看着画面进行配音,大家伙七嘴八舌,制造出与画面上的群众演员人数和气氛相符的众多人物的群感。例如,在一个酒吧里,两个主要角色坐在桌旁交谈,同时间围有许多其他顾客也在谈天说地。配群声时,要将主要角色之外的群众交谈声录制下来,创造出一种酒吧纷乱的环境气氛。配群声的工作可以通过循环圈的方法录制,也可以整本录制。当配音演员的人数不够时则可以多配几次,分别录在磁片的不同声道上或不同的磁片亡。等到混录时,就能产生人数众多的感觉。
问题
虽然后期配音有某些方便之处,但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后期配音仍存在许多的弊病。以下是采用后期配音工艺的影片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口型对不准
演员配音的语言声音与画面口型配合不准。
解决方法:提高配音演员的基本功水平;通过剪辑技巧所配语言进行前后位置的调整。
表演不吻合
由于大部分后期配音的影片,使用了配音调员进行配音,而不是画面上演员自己进行配音。所以虽然专业的配音演员技巧高、速度快、口型也能对准,但无论是国产片还是外国片,观众听到的总是这几个人的声音,有损银幕上的人物形象塑造,丧失了原来演员的表演特色。
解决方法:学习国外拍摄经验,制片部门在做同期录音的后期补足预算时,将剧中演员进行自己配音的条款列在表演合同上,用法律的形式要求演员完成自己的后期配音任务;导演在必须进行后期配音工艺的影片中,和前期筹备阶段挑选角色一样,挑选语言塑造能力强的配音演员。
配音技巧
传统配音技巧
传统的后期配音方法被称之为“循环圈配音”。主要应用在后期配音工艺中的语言录制,或部分同期录音工艺中的语言补录。它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由剪辑师将需要配音的画面段落分剪为若干小片段,然后将空白的35毫米磁片剪切成与画面片段同等长度的磁片片段。接着将画面片段和磁片片段分别头尾相接,做成循环圈后在放映机和录音机上同步联锁运行。演员在语言录音棚中看着画面上的说话口型,进行语言配音。当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语言效果后,再将画面和磁片片段的头目拆开,分别接回到原先的画面样片和声音磁片的前后顺序中去。这样就完成了后期语言配音的基本过程。
通常为了配音方便,一般两二句话就可以分成一卷循环圈。本画面可分成十余卷左有的循环圈。为了在后期配音过程中保证声画同步,通常需要在画面片段的前面接上一段引导片。这个引导片被叫做理达片,上面标有各种同步用的数字记号。在画面片段的尾处还要接一段空白片,使循环的画面有一个结束的记号。
画面片段的前后加了理达片和空白片,所以剪辑师将35毫米磁片剪切成与画面同等长度时,应包括理达片与空由片的长度。配音开始时,画面被放映到语言录音棚的银幕上。随着循环脚的不停运转,配好的语言声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被记录在磁片上,直到配出令导演和录音师满意的声音。配音完成后,剪辑师要将已录好音的磁片和相对应的画面卷重新接起来,并且将这些画面段落接回至原来剪辑完成的工作样片中,恢复配音工作前的镜头顺序。在语言配音时,由于放映机与录音机采用了同步马达联锁装置,因面画面与磁片保持着同步状态。但需要有一个同步点使画面和声音片段在合卷时能实现准确的同步。通常是在画面循环圈的理达片上的数字3处贴上一块锡箔。运行过程中它能够触发振荡器开关在循环圈运行到数字2处时发出“嘀”的声音,并被记录在磁片上。“合卷”时,将画面上的数字2与声带上的“嘀”同步对准,就可以使声画循环圈保持同步了。
现代配音技巧
现代的后期配音方法被称之为“ADR配音”。所谓的ADR是“自动对白替换”。主要应用在同期录音工艺中的语言补录。它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将同期录制的现场参考声转录到35毫米磁片上,在与画面保持同步的状态下,由剪辑师将其接成—条配音时的现场参考语言声带。然后将这条参考声带和画面、空白磁片联锁在一起,同步放映、还音和录音。演员戴耳机在语言录音棚中监听这条同期参考声带,根据画面上的艺术要求进行语言配音,所配的语言则被记录到录音机的空白磁片上去。
在配音过程中,只在画面所需要配录的位置进行配音。其它已使用同期录音的语言位位置则仅做配音时的参考。ADR的其他方面同“循环困配音”工艺相同,既可以将补录的画面分成循环圈片段,也可以将画面和磁片行补录。 我们可以看出,采用ADR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配音过程中使用了现场同期录制的语言作为配音时的参考声音,使得演员在配音过程中可以找到拍摄时所具有的现场表演感觉,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后期配音的艺术质量。ADR的配音方法可以使一场戏的同期语言和后期配音保持最大程度的连贯性。如采用整本配音。除可以减少传统循环圈配音方法中的画面及磁片分卷和合卷等位置的劳动强度外,还能节省大量的磁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9 12:04
目录
概述
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