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位于重庆市
渝中区李子坝嘉陵新路63号,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017平方米。
历史沿革
抗战初期,官邸始建,为建筑商
陶桂林所建,曾为
宋子文宅邸,后为国民政府接待贵宾的重要住所。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3月,约瑟夫·史迪威到中国后,该官邸成为他在重庆的官邸,直到其奉召回美国。
1991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旧居收回并进行维修,以供人们游览参观,同年旧居陈列馆挂牌;10月,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成立了“
史迪威研究中心”,同时在史迪威旧居建立了“史迪威博物馆”。
1994年,“史迪威将军旧居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时任美国国防部长
威廉·佩里、时任中国国防部长
迟浩田到重庆参加史迪威博物馆学术活动。
2000年11月,更名为“
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成为中国唯一以外国军人命名的博物馆。
2003年,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对史迪威将军旧居进行复原维修。维修工作依据原始档案资料的记载、采访当事人及参酌其他抗战时期重要人物的旧居原貌进行,修旧如旧,并在史迪威将军旧居平层的史迪威将军卧室、办公室、会议厅、餐厅、客厅、回廊及其副官、翻译、警卫住房等大小不等的10余间房屋内,布置了旧居复原陈列。
2009年,在史迪威将军旧居新建了4000余平方米的陈列馆。
2014年2月26日,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作为“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挂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因潮湿受损的上百张珍贵图片经修复后对公众开放。
建筑特点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依山面江,视野开阔,人文自然环境俱佳,其所在地的嘉陵新村为抗战时期陪都上层人士的主要聚居地,中外要人相邻而居。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是一栋典型的近代建筑,兼有
国际式建筑风格和浓郁的山地建筑特色,砖混结构,两楼一底,平屋顶。从外观看,整栋建筑略显平实,但建筑质量相当高,旧居建筑得以完整地保存。
主要建筑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依山而建,共有大小不等的房屋十余间,包括卧室、办公室、会议厅、餐厅、客厅及其副官、翻译、警卫住房。旧居平层临江一面,设计有一条宽阔的走廊,为观景、纳凉之用。旧居还有隐蔽的地下室,十分坚固,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达半米,具有良好的掩蔽、抗震和防炸功能。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的负一层布置了专题历史图片陈列展。基本陈列共分“史迪威在中国”“征战缅印”“飞虎空军”“驼峰飞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友谊长存”六部分。整个陈列以大量珍贵的图片,展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美两国人民曾为抗击法西斯的侵略而并肩战斗,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捍卫了世界和平”的历史。
历史文化
约瑟夫·史迪威生于1883年3月,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毕业于
西点军校,曾五次到中国。1942年3月,史迪威受时任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委派,到中国担任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
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和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1944年8月晋升为
四星上将。
研究价值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外军事交流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战时中美两国友谊的象征。
保护措施
1991年,史迪威将军官邸被公布为“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0年9月,重庆史迪威旧居被列为重庆直辖后的“重庆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随着中外游人的增加特别是其在中美两国交往交流中作用的凸显,中美有关方面共同出资,对旧居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整修。
2013年3月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月,在
美利坚合众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和美利坚合众国驻成都总领事馆的协调下,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因潮湿受损的上百张珍贵图片得以修整,馆内因渗水受损的墙面也得以修理。
2015年8月24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
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6年9月29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入选“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参观信息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史迪威将军旧居)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李子坝嘉陵新路63号。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免费对外开放。
周一至周日(09:00—17:00)。
公交:重庆公交testbed2贰厂穿梭巴士轨道佛图关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