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的德语教学可谓中国德语教学的缩影,有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类型齐全和注重质量四个特点。同济大学的前身是由德国医生宝隆(Dr. Paulun)于1907年创建的
德文医学堂。当时即以德语语言学校开路。除大学部的德语文学专业外,同济大学还设有附中及新生院,均以德语教学为主。德语系下设三个教研室:研究生教研室、本科教研室、大学德语教研室。另设有科技德语中心,从事实用科技德语的科研与教学。德语系现有正教授5名,副教授11名,讲师13名,助教4名,见习助教3名和德国专家3名。
80年代和90年代初,根据专业不同,大学德语课程的课时为两种:一年制,每周18课时;二年制,每周8课时。1994年由学校安排建立德语新生院,
新生入学后先学一年德语,每周18课时,然后回到各院系开始专业学习。1998年进一步调整,除了汽车学院德语为必修课之外,其它专业各年级同学(毕业班除外)只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皆可选修德语,集中一年进行德语强化培训,每周18课时,之后回本专业继续
学习。这样的调整可以满足更多同学学习德语的愿望,而且让学生在学习时间安排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性。
早期的德语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的读、听能力为主,重点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学方法多以知识传授为主,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讲解,教学活动单一。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学生学习德语的目的发生了变化,或者就业后要用德语交际,或者去德国留学,都不再满足于仅仅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于是大学德语教学顺应形势变化,丰富教学内容,不仅传授语言知识,而且全面加强训练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并针对大学生出国留学愿望增加德国国情知识和中德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由外教上口语课,在多媒体教室上视听课,除了课堂教学外,还组织作文比赛、德语知识竞赛等,每学期安排数次讲座,邀请资深教师主讲,内容涉及德语语言、学习方法、德国国情以及留学咨询等。
90年代初放弃了沿用多年的教材《Deutsch als Fremdsprache》和《Deutschlehre für Ausl?nder》,这两套教材虽为德语原版,但编写于70年代,已显陈旧过时,不再能满足中国德语学习者需要。德语系自行组织编写了《
大学德语教程》,同时配套使用注重听说的德语原版教材《Themen neu》。近年来继引进原版教材《Passwort Deutsch》后开始使用《
新编大学德语》,这些都是最新出版的教材,不仅内容新,能够反应德国当前时事面貌,而且注重交际功能培养,符合德语学习者要求。 大学德语教研室积极参与德语教材及相关辅导材料的编写,近年来参与了多项国家级、校级等项目,已有多项成果出版。
在全国
大学德语四级考试基础上,德语系组织同济
大学德语六级考试。从1989年开始,参加考试人数为每次400左右,到2005年报名人数达1401人,其中有一半左右来自于外校。如今,德语
六级考试已在全国德语学习者中具有很大影响力,不仅有来自上海的考生,而且来自长春、西安、山东等外地的考生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德语六级考试不仅在公共德语界影响广泛,而且对专业德语的学生也有很大的号召力,同时得到了一些德国著名高校的承认。2000年开始建立大学德语四、六级复习题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迎考,从而提高整体德语考试水平。
为了保证教学水平,所有大学德语教师都必须赴德国进修,每年都有部分教师参加歌德学院举办的短期培训班。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法系列培训讲座,交流教学经验。对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实行带教制度,由有经验的老师任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