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依托
同济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学科优势和地处上海市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区位优势,紧密追随当代国际传播、艺术、技术前沿,牢牢把握“艺术”与“传播”日益融合的大趋势,确立了以新媒体传播理念为导向,以新媒体艺术与技术融合为抓手,打破传播学与艺术学的传统壁垒,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国际化视野、创新创作能力、中国文化特色”的新媒体传播与艺术领域的实用性、复合型高级传播与艺术人才。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的学科设置主要基于新媒体艺术创作与技术、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包括新型传播与社会研究、广告创意与创新研究、电子传媒与新闻研究、新兴科技与出版研究、视觉文化研究、计算机动画与视觉特效研究、交互媒体研究、数字影音研究、非平面影像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学院拥有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设有广告学、动画、
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新闻、摄影等5个系和本科专业,从2010年开始已经取消摄影专业。
学院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现有教职工59人,专职教师43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0名、硕士生导师22(含电影学院和音乐系)。此外,聘请了美国迈阿密大学李聪博士、德国包豪斯大学(Bauhaus University)的Jans Geelhaar教授、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 University)Giacomo Manzoli教授、德国国际著名的影视艺术家王小慧教授、中央电视台杨金月教授、凤凰卫视邱震海博士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和艺术家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
学校高度重视学院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在嘉定校区投资建设了传播与艺术学院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又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学院拥有演播室、
虚拟演播室、汽车摄影棚、放映厅、原动画实验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数字动画实验室、数字音效工作站、电子媒介实验室、美术教学中心、平面影像实验室、媒资系统、图书馆艺术分馆、新媒体艺术馆等公用资源平台,计算机动画与视觉特效实验室、交互媒体实验室、数字影音实验室、非平面影像实验室等专业科研平台。还设有电子报E-Catch编辑部、大学生影像工作室等大学生创新基地。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德国包豪斯大学、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台湾世新大学等联合开展“双学位硕士”培养以及教师互访讲学计划,与英国
西敏斯特大学、
德国奥芬巴赫设计学院、
香港城市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等开展互派学生交流学习计划以及教师互访讲学计划。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教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课程《图形创意》、《动画运动规律》获得国家级精品称号,《创新工程学》获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以及同济大学精品课程;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以及
省部级科研项目23项,出版专著教材25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4篇。在国内外各类竞赛中,传播与艺术学院学生获得国家文科计算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等奖励200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