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学名:Chlorophytum comosum (Thunb.) Jacques),别名挂兰、垂盆草等,为
天门冬科吊兰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根状茎短,根稍肥厚;叶剑形,绿色或有黄色条纹,向两端稍变狭;花葶比叶长,常变为匍枝而在近顶部具叶簇或幼小植株;花白色,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蒴果三棱状扁球形,每室具种子3-5颗。花期5月,果期8月。
植物学史
吊兰的属名“Chlorophytum”与植物的叶子有关,其源自希腊语“chloros” ,译为黄绿色,“phyton”则译为植物。虽然这对于该属某些物种来说可能是正确的,但对于吊兰来说其营养部分是绿色而不是黄绿色的。吊兰的种名“comosum”也指叶子,“Coma”源自希腊语“kome”,译为一簇头发,这与吊兰排列成莲座的叶子有关。
吊兰学名Chlorophytum comosum最初是由南非植物学之父卡尔·通贝格(Carl Thunberg)在尤宁戴尔附近的Langekloof山脉东部的一次探险中收集到的,并于1794年由他命名。
形态特征
吊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根、茎和叶
根状茎短,根稍肥厚。叶剑形,绿色或有黄色条纹,长10-30厘米,宽1-2厘米,向两端稍变狭。
花
花葶比叶长,有时长可达50厘米,常变为匍枝而在近顶部具叶簇或幼小植株;花白色,常2-4朵簇生,排成疏散的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长7-12毫米,关节位于中部至上部;花被片长7-10毫米,3脉;雄蕊稍短于花被片;花药矩圆形,长1-1.5毫米,明显短于花丝,开裂后常卷曲。
果实和种子
蒴果三棱状扁球形,长约5毫米,宽约8毫米,每室具种子3-5颗。
分布范围
吊兰原产于非洲南部,后引种于亚洲、大洋洲及南美洲等地区,在南非其广泛分布于西开普省的斯韦伦丹和林波波省的索特潘斯山脉,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地区,如福建省、重庆市、江西省、上海市、广东省等地区。
生长环境
吊兰自海平面到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都有发现,其生长于在森林覆盖的河谷、山区和灌木丛、陡峭的堤防、平坦的地形和悬崖上的灌木丛中。吊兰常生长在来自砂岩、页岩、白云岩或花岗岩的各种土壤(火山或沉积)上,土壤通常呈微酸性,生长区域年降雨量常在500至2000毫米之间。
生长习性
吊兰喜温暖、湿润、半阴的环境,适应性强,较耐旱,耐寒力较差,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越冬温度为5℃,开花要求室温在12℃以上,30℃以上停止生长。对光线要求不严,一般适宜在中等光线条件下生长,亦耐弱光。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较佳。
繁殖方法
自然繁殖
吊兰新株可以通过在蔓延的花序上生根来进行有效的无性繁殖,昆虫可帮助其白色小花授粉。吊兰的蒴果中可以结出扁平的小种子,种子在夏季和秋季成熟进行传播。
人工繁殖
扦插繁殖
在春、夏、秋季均可进行。取长有新芽的走茎5-10cm插入培养土或水中,约7天即可生根,20天左右可移栽上盆。
分株繁殖
盆栽2-3年的植株,在春季换盆时将密集的盆苗脱出,除去陈土和朽根,将老根分成数丛,分别盆栽成为新株。也可在生长季节剪取走茎上的小植株,连同气生根直接栽植在基质内即可。通常除冬季气温过低不适于分株外,其他季节均可进行。
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可于每年3月进行。吊兰种子颗粒小,播下种子后上面的覆土不宜厚,一般0.5cm 即可。在气温15℃情况下,种子约14天可萌芽,待苗成形后移栽培养。
栽培方式
定植
吊兰可以盆栽或水培。盆栽定植时栽培容器大小应与幼苗的大小适宜,用瓦盆或营养钵均可。吊兰对各种土壤的适应能力强,但适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强的沙质培养土中。常用腐叶土、泥炭土或园土与河沙或蛭石等量混合并加少量基肥作为基质;或用腐叶土加沙质土壤混合配制的培养土。栽苗后浇透水,放置于温暖、弱光处待其长成后正常管理。
水培定植时需将健康的吊兰挖出洗净根部的泥土后插入装满清水的容器中,也可剪取走茎上的小植株,连同气生根插入水中。根部不要全部人水,留一部分于水面上,保证植株根系正常呼吸。3-4天换1次水,冬季可以延长天数。营养液水培时,用普通的营养液稀释后即可,也可在水中加些氮肥或者颗粒复合肥,1-2个月更换1次营养液即可。
养护
光照管理
冬季设施栽培时应使吊兰处于光照充足的环境,以免叶色变淡;炎热夏季避免长时间强光直射,否则易发生日灼和叶片倒伏。花叶品种,更适宜种植在阴凉或光线弱的环境中,使叶片黄色和白色部分更加突出,观赏性好。
温度管理
吊兰栽培时,夏季要经常通风,防暑降温;冬季减少通风,保温提温,避免寒冷胁迫,温度保证在7-10℃才能顺利越冬。
水分管理
浇水须见干见湿,不能浇水过大,亦不能长时间干早少水。夏季温度高,应2-3d浇水1次;另外,每天可向叶面喷水,以增加空气湿度;春秋季气温略低,可3-4d浇水1次;而冬季气温较低,为保持土壤温度,应少浇水,且每次的浇水量也不易过大,否则会造成叶片发黄和烂根。
施肥管理
施肥以氮肥为主,也可施用速效水溶肥。在生长季节,可15-30d施肥1次,但对金边和金心等花叶品种应坚持少施氮肥的原则。
适时修剪
需定期修剪干枯的老叶和病叶,保持吊兰植株均衡生长。
病虫防治
吊兰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生理性病害,叶先端发黄,应加强肥水管理。但如盆土积水或株丛密集通风不良,会导致烂根,也可能会发生根腐病,吊兰根腐病,由盆土积水且通风不良引发,可用多菌灵和福美双混剂等药剂防治。吊兰主要虫害是蚜虫,可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吊兰叶片细长柔软,从叶腋中抽生的匍匐茎长有小植株,由盆沿向下垂,舒展散垂,形似展翅跳跃的仙鹤,故有“折鹤兰”之称,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居室垂挂植物之一。吊兰盆栽可悬吊或摆放装饰走廊、檐、窗、架或阳台、门厅等高处。温暖地区还可种于树下作地被或栽于假山石缝中。
生态价值
吊兰具有极强的吸收有毒气体的功能,有“绿色净化器”之美称,为新装居室美化上选,其能吸收一氧化碳、过氧化氮、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气体,使居室的空气得到净化,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药用价值
吊兰全草或根可入药,其药性甘、微苦,平,具有清热止咳,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咳嗽,跌打损伤,痈、疔疖。
主要品种
吊兰常见栽培的品种有银心吊兰(Chlorophvtum comosum 'Picturautm')和金边吊兰(Chiorophytum comosum 'Variegatum')。
银心吊兰
银心吊兰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具簇生的圆柱形肉质须根。叶片基生,条形至长披针形,全缘或略具波状,叶中心具白色条纹。叶丛中抽生出走茎,花后形成匍匐茎。总状花序,花白色,簇生于顶端。
金边吊兰
金边吊兰为多年常绿草本植物。具根茎和肉质根。叶基生,宽线形,绿色,叶片边缘为淡黄色。花梗细长,弯曲,超出叶,总状花序,花小,花被6枚,白色,雄蕊6枚,子房绿色。
植物文化
诗词
中国元朝诗人谢宗可曾以挂兰(即吊兰)为题作诗一首:“江浦烟丛困草菜,灵根从此谢栽培。移将楚畹千年恨,付与东君一缕开。湘女久无尘土梦,灵均元是栋梁材。午窗试读离骚罢,却怪幽香天上来。”诗文描写的是吊兰的生境,此花不适在江浦栽培,所以移植楚国。诗作既写了吊兰的高洁与超尘脱俗,同时也是在写人。借用屈原《离骚》典故,以兰喻贤才,以草喻小人。诗歌在赞美挂兰的同时,也赞颂屈原。由挂兰幽香自天上来,暗指希望当权者用贤才远小人。
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