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饼是
安徽固镇县濠城地方的特产名吃,曾做为贡品,挂过金匾,号称“天下第一”。
吉语饼制造技术已由传承人申请了
发明专利,将这民间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平乐当地,吉语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现已成为到平乐古镇旅游的游客特别青睐的旅游纪念产品。
李氏先祖原籍湖北,湖广地区盛产芝麻,百姓有做
芝麻饼的习俗。饼做好后,在饼上以黑白芝麻拼凑出“风调雨顺”、“团圆”、“平安”、“康顺”等吉祥文字和图案,以供祭祀祈福之用,人们称这种饼为
吉语饼。先祖是制饼行家,远近闻名。明朝末年,张献忠剿四川,入成都。川内战乱频发,瘟疫及天灾接踵而至,人口锐减,耕地荒芜。康熙年间,朝廷鼓励入川垦荒,组织浩浩荡荡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运动。先祖迁入四川邛州,开垦荒地,建造房舍,从此在邛州定居。每逢佳节,先祖登高远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久挥不去,沐手制饼,焚香祈福,以思乡土。偶尔分与乡邻品尝,乡人对此饼赞不绝口,拍手称奇,登门恳请先祖制作
吉语饼的乡人也越来越多。久而久之,
吉语饼不再只是作为祭祀祈福用,更多的是被当作接待亲朋、馈赠好友的佳品。
宣统年间,四川总督赵尔丰至邛州时,路过李家门前,见众人一起和面做饼,总督惊曰:“一饼,何劳众人?”众徒曰:“此乃奇饼。”总督疑,驻足观望。盖起饼出,香味四溢,上书“风调雨顺”。总督闻之,尝之,大加赞赏,叹曰:“真正奇饼也!”。李家人大喜,以饼相赠。总督返回官邸,与同仁共享,皆以为奇,从此吉语饼名扬四川。
民国时期,李氏九世祖李宗和,善于经商,在今成都春熙路附近开设“老李家饼店”。出炉的
吉语饼因口感酥脆、香甜醇厚、寓意深远,深得人们喜爱。后来
吉语饼成为时任四川省主席江陵基送客必备的四川特产。后因内战,民不聊生,匪盗不止,老李家饼店也随之停产。
李家后人为纪念先祖,传承
吉语饼的精湛工艺,按照李氏先祖传统制饼工艺,遵循古法,制作出香甜酥脆、寓意深远的吉语饼。如今
吉语饼已远销全国各地,特别是各旅游景区,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为保护传统工艺,传承民间文化,我公司已申请
吉语饼制作技术专利保护,正着手申请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吉语饼”这一中华美食奇葩永世相传。
洪武28年,老皇帝朱元璋在皇宫感到闷的,便又想到回老家凤阳府看看。老皇帝的心思没多久,圣旨就传到了凤阳府,这下知府尚大人可就急坏了。往几年皇上也回来几次,可每次都因不知弄些什么东西给皇上吃,能讨皇上欢喜。大鱼大肉不用提,山珍海味?凤阳府再好也比不上皇宫里面的好,想来想去,想得尚知府是几夜合不上眼,急的眼出血,嘴生疾,尚知府陡然想到,我何不用民间物产招待皇上呢?于是呼道公文下到各县,文的大意是凡是本地好吃的都要献上来,灵璧县献上的惟一好吃的就是用绿豆制作的小饼子。这天朱皇帝终于到了凤阳府,知府尚大人胆子也够大的,皇上第一顿饭,尽是民间小吃。看着满桌这些东西,皇上就开了心,连吃边说好,特别是对那小饼子吃的最多,边吃还边问,尚知府被问住了,便随口说道:“金钱饼”。朱元璋觉金钱饼名子太俗,遂取之谐音改叫“吉祥饼”,并御赐金匾,上题“天下第一”,并命年年进贡。由此,这吉祥饼的名声鹊起,越传越响。
吉祥饼俗称绿豆饼,是筛选淮北大绿豆,经浸泡、去壳、拐糊、淋糊、摊烙、荫晾等多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其烹调方法多样,可炒、可烧、可炸、可入汤,可做配菜佐料,亦可做主菜下饭,更加饭菜相兼。它是素菜荤做,配以大油、大火、大辣,其色金黄,视之诱人;其形玲珑,望之悦目;其香扑鼻,嗅之开胃;其味独特,食之快意。由于绿豆味甘、性平,可清热解毒,消痞通气,常食能补元气、和脏腑、通经脉、健脾胃,尤其解暑解酒,其效更佳。因此,是一种传统的保健食品,深受人们欢迎,既是农户家常小菜,也是酒店待客佳肴。做为濠城传统地方名菜,吉祥饼现已成为大、中城市高档饭店的特色为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