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福源馆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市的一家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福源馆始建于公元1628年,始于明,兴于清,盛于新中国。
公司规模
福源馆以继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弘扬民族食品工业为己任,致力于创建国内领先的工商食品企业。现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3千吨,拥有国内一流的食品专卖场,五条专业生产线的总厂和一个分厂。主要产品有中西式糕点、面包、月饼、汤元、肉类制品、冰品、饮品、速冻食品、航空食品等,已成为吉林市最大规模的食品企业。现有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16项,“全国十佳饼店”、“中国名点”、“中国名饼”、“全国特色糕点”等殊荣,2004年“福源馆”商标又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福源馆将以现代管理和高新科技、企业品牌和文化内涵、生产基地及连锁经营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成为吉林地区最大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工业集团,响誉东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
公司历史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有位人称“茶水张”的老汉,在松花江边的码头附近,开办了一个卖茶水、油茶、江米条等糕点的食杂小铺。因得水旱码头之地利,以香茶待客,用美食邀宾,生意渐隆,始立字号“埠源馆”。
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东巡吉林。据传,一日乘龙舟出游。午时,侍从奉上备好的埠源馆糕点。食之间,圣祖惊喜:“此糕点做工细腻,清香四溢,为宫中罕见。” 圣祖大喜即兴挥毫,作“松花江放船歌”流传于世。埠源馆因此名声大振,字号传遍关东内外。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埠源馆已是远近闻名的百年老号。当时,百姓中流传一句顺口溜:“埠源馆,宴神仙,神仙宴后懒为仙。”
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乾隆皇帝携太后、皇子及诸臣吉林祭祖。据传,所带供品因长途跋涉已发霉,乾隆圣旨:“所需供品由埠源馆承作。” 相传,祭天之时,忽见对面山中紫气东来,恍若星云,遂封山曰:“朱雀”,后人至今谈此仍津津乐道。
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一位人称“俊六”大人的京城富商,看中了埠源馆,遂出资入股扩大经营。为使财源永续,取“福之源”之意,改“埠源馆”为“福源馆”,并扩大前店后厂规模,生产满、汉、京、浙等各式糕点,兼营香肠、火腿、酱菜、名茶、瓜果、山珍、参茸等。开创了下帖子订货,上门送果匣子、寿桃等生意形式,后又在吉林开设了两个分号。
正月初卖“元宵”, 福源馆是热闹非凡。门两侧一副大红对联:“福生福地福源馆,元月元宵圆岁长。”店内高朋满座,文人墨客佳句层出,妙语连珠。店外则高搭席棚,悬灯结彩,大师傅们支起面案,摆出大箩筐,在众人面前摇制元宵,边做边卖。元宵刚刚摇好,就被围观等候的人们抢购一空。
吉林早有“吃状元粽,中状元!”的说法。同治年间,有一李氏书生满腹经论,却因家境贫寒无力赴京赶考。福源馆掌柜的闻讯后将其接至店中,不仅资助了赶考盘缠,还为他专门配制一糕点,起名为“状元粽”,希望他吃了这粽子应试有成。据传,一年后的当科状元正是这个青年。
“中秋月亮圆又圆,福源馆月饼香又甜。”福源馆的月饼技艺精湛,种类繁多,配方独特,用料考究,品质上乘。每年中秋佳节前夕,从关东内外到宫廷王府,从平民百姓到皇亲国戚,都纷纷专程来到福源馆,争先恐后买月饼。 这个传统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时期,对糕点、糖果、酱业、餐饮、造酒、粮油等产业实施专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福源馆多次濒临破产。国民党统治时期,因加剧掠夺和苛捐杂税,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萧条。福源馆曾被抢掠一空,勉强维持生计,百年老店已是名存实亡。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吉林许多食品企业都合并到国营食品厂。福源馆因是著名的老字号企业,仍以“名优老店“的名义独立自主经营,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福源馆的特殊关怀,也反映了这个三百多年的老字号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福源馆蒙受了巨大的磨难,不仅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就连店名也遭到了侮辱。据《人民日报》1966年8月27日报道:吉林市三百多年老字号福源馆的那块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老牌匾,被红卫兵以“破四旧”的名义砸烂。
90年代后期,福源馆受经营体制及市场经济等影响,经营不善,资不抵债,陷入困境。1999年,吉林杰出的女企业家宋亚坤临危受命,成为福源馆新的一代掌门人。从此,百年老店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迅速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著名企业,掀开了福源馆历史新篇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1-27 21:21
目录
概述
公司规模
公司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