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
2002年始建的研究所
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缩写为IIS)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Center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tudies,缩写为CIRS)。自创立以来,本所旨在以系统的国际关系历史研究为基础,以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为主线,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为支点,坚持历史、现实与理论的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与特色。
师资队伍
在所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刘德斌教授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知识层次较高、学术造诣精深、年龄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学术梯队。本所有专职研究人员11人(10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3名,讲师2名,有韩国籍教师1人,一半以上的教师有海外留学、做访问学者或参与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校内兼职教授、副教授5名。另外还聘请英国科学院院士、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巴里·布赞、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布兰德利·沃麦克、当代西方国际关系领域知名学者、英国埃克赛特大学校长史蒂文·史密斯教授等为兼职教授。
科研工作
自成立以来,本所科研工作成绩斐然。2002-2010年间,本所专职研究人员在《国际问题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北京大学学报》、《东北亚论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的学术专(译)著有:《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译著,2008)、《贸易、文化与世界区域化——近代早期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比较》(2007)、《东北亚史》(2006)、《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2006)、《东亚史》(2006)、《区域中国》(2006)、《基辛格均势战略研究》(2005)、《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译著,2004)、《国际关系史》(2003)、《当代国际关系问题》(2003)等十余部。其中,《国际关系史》是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被国内多所重点高校历史学或国际关系学科选为指定教材;2008年,面向本科生的《国际关系史》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本所还承担着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当代国际政治”、教育部马工程项目“国际关系史”两大课题,此外还承担或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十余项。
研究方向
本所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国际关系史、英国学派理论、东亚国际关系、美国外交与软权力研究以及“中国学”研究等。
人才培养
本所招收世界史专业(当代国际关系史方向)和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每年毕业硕士、博士生20余人。2006年起,本所还设立了面向外国留学生的“当代国际关系研究”(英语授课)项目,每年招收25名左右来自亚洲、欧洲、非洲以及拉美的硕士、博士留学生。
学术交流
本所对外学术交流频繁,国际化程度较高,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2003-2009年本所共举办四次以英国学派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自2008年起,本所与韩国延世大学合作举办“东亚问题研究生论坛”,每年举办一次。另外,巴里·布赞教授、杜维明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齐世荣教授、袁明教授、秦亚青教授、沈大伟教授、布兰德利·沃麦克教授、史蒂文·史密斯教授、蒂姆·邓恩教授等国内外知名学者都曾应邀来本所讲学。
本所教师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刘德斌教授、许兆昌教授、徐萍副教授、王秋彬副教授、咸命植博士曾经在英国华威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蒙大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留学或做访问学者,王春雨老师在韩国做两年汉语教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1 14:29
目录
概述
师资队伍
科研工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