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是
吉林大学的二级学院,与
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署办公。
历史沿革
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开办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
1982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畜牧系设立。
1992年8月26日,兽医大学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
1999年4月,农牧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2004年8月,随着军队编制体制调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移交地方,并入吉林大学,改称“吉林大学农学部”,畜牧兽医学院成立。
2007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长春国家实验动物中心。
2012年,畜牧兽医学院分为动物医学学院和动物科学学院;同年获批了吉林大学公主岭国家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3个系、3个本科专业(方向)。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吉林省重点学科。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畜牧学、生物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畜牧学、生物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畜牧学、生物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学
师资力量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19人,95%以上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近10人担任国家二级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或在国家、省(部)级学术机构中任职。
教学建设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获批为吉林大学公主岭国家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动物科技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动物科学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推荐为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16%,其中35%被外保到中科院、北京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考研及保研人数约占毕业生总数的40%,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除吉林大学各类奖助学金外,学院设有农科专业奖学金、党员解困救助基金,北京大北农集团、青岛康大、山东六禾集团、沈阳禾丰牧业等为学生设立了专业奖助学金,惠及学生率为100%。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建有1个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被批准为长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实验动物繁育与实验中心、长春国家实验动物中心。
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点实验室
研究成果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973”、国家科技支撑、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国家高技术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0多项,年均到位科研经费35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国家级畜禽新品种3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
合作交流
学院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瑞典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日本
北里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定期互换本科生,接收世界各国的留学生。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院院徽以蓝色为主色调,外环左右分别为吉林大学和动物科学学院的文字,下方为学院英文名称。
院徽中间是由动物科学的英文Animal Scicence首字母AS构成的艺术图案,图案中间为一头牛,代表动物和原畜牧兽医学院的渊源。
精神文化
厚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创新:起源于拉丁语。更新、创造新的东西、改变。
致远: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社团文化
学院团委和学生会经常性举办各类主题团日、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将集中化、规模化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日常化、经常化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