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塘村位于江西省
上饶市广丰县
泉波镇,是开展以“产业富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为主要内容的“三村建设”工作试点村,使农村党建工作与引导群众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民主管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党建工作新路子。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泉波镇吉塘村
实施产业富村
一是大力实施“双带示范”工程,促进农民增收。村党支部着力培养“双带示范”领头人,帮助他们找准路子,选准项目,带头致富。通过树立一个,带动一片,发展一方,形成“致富链”,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党支部书记郑小明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在发达地区投资机械设备,带头致富,同时引导组织村里6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村的“产业”来抓。通过智力、技术培训、农用物资等的扶持、猪牛养放的投入扶贫和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修建等扶贫措施,已有了吕献资、林益红、叶云焰、饶英武等四人成为了致富“示范户”,在他们的带动和帮助下,村里的二千余劳务输出大军带回的年收入近3000万元。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朱彩仙等回村创办的吉塘玩具厂等三个企业,解决了近50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在党员余秀英的带头和帮助下,村里以户为单位,组建了一个“户户不冒烟,户户不缺油盐钱”的家庭式锡箔加工联盟,农民仅此项人均可增加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349元。
二是大力创办科技示范基地,调整产业结构。村两委因地制宜全方位改造传统农业,着力发展品牌产业,办起了三大工程基地。即“三黄白耳鸡养殖基地”(年出栏鸡5万只)、50亩连片葛根基地、160亩天桂梨基地。并以“公司+农户+基地”、“支部+协会”、“产业+大户”等多种灵活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带动了82户农民走农业产业化富村的道路,实现了以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以规模总量来推进农村经济。全村共发展起大棚商品蔬菜100亩、种草养鹅2万余只,发展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大户3户,年出栏山羊50头以上大户4户,年出栏1000只凤凰珍珠鸡大户2户。
三是建立专业市场,改善农副产品流通渠道。吉塘村努力培育畜禽交易市场和木材交易市场,以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同时还建立了肉牛营销协会和农产品流通协会,架起畜牧放养合作社农产品产销的金桥,解决好了农副产品的流通难题。
实施民主管村
通过实施“民主日”、村民代表议事会、听证会等措施,做到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监督,体现了“民主管村”,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
一是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充分保障村民享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村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村民代表大会罢免村主任、村委会成员的权力能得以实施。原村委会成员、计生专干由于业务不精,为民服务意识不强,群众对她的工作不满意,在2004年3月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依法对其进行了罢免。
二是实行民主决策。村委会建立健全了“听证会”和“民主日”制度。即每半年举行一次“听证会”,如有重大事项则临时召开;“民主日”则定为每双月的18日为民主日。村里的重大事项和决策、财务开支、村民建房、救灾救济款的发放,特别是涉及农民负担的决策,在“民主日”或“听证会”上向群众介绍,由群众讨论。如村里的主干道水泥路硬化工程,投资大、涉及群众方方面面的利益,为此,村委会举行了听证会。在听证会上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畅所欲言,特别是涉及到征田用地和拆迁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通过听证会使大家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上下一心,群策群力的局面,群众不但支持村里的工作,还在较短时间内筹集了70多万元资金。目前,该公路已完成了一半路面的硬化工程。
三是民主管理与监督。村“两委”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制度,即财务公开、计划生育公开、基础设施建设公开等,每3个月公开一次,使群众心中有一本明白帐,以便对村务进行监督。同时,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理财,成立了理财小组,村级财务须经理财小组审核后,方可入帐。为增强村干部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该村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制度,使评议程序和评议结果处置规范化、制度化。该村还充分发挥计生中心户长、调委会、老年协会等自治组织和团体作用,提高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实施以法制村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在村主要路口设立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等方面宣传栏,发放道路交通法规、计划生育等宣传册400多份,同时,组织群众收看法制在线专栏、法制教育电教片等10多次,通过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引导他们知法学法,自觉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
二是创新机制,构筑起依法治村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健全治安防范机制。驻村干警与村党支部、村委会密切配合,对村内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对常住人员建立名册;对暂住人员做到知本人身份、知暂住理由、知暂住地点、知原户口所在地;对“两劳”人员、管制人员、缓刑等重点人员建立档案,落实帮教人员,进行帮教。实行警民共管,同时发放警民联系卡1000多份。建立治安巡逻小队,村民每10户建立1个治安联防小组,巡逻队和联防小组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巡逻。如森林防火工作,通过治安巡逻队的宣传,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即使在干旱季节,也没有出现一次森林火险。
三是严格落实责任,建立工作考核机制。村“两委”分别与党员、村民小组干部、治保调解人员、巡逻队员和农户签订治安责任书,明确职责任务,年终进行考核评比,严格奖惩。村“两委”在农户中开展“争当优秀守法户”活动,每年组织评选10名“优秀守法户”,并设立流动奖牌,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村民守法通报制度。对少数不学法、不守法的村民,在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小组会上予以批评并责令其及时改正。
通过“三村建设”工程的开展和实施,吉塘村党支部找准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有了明显的增强。现已成为全镇经济强村和各项工作综合考评“一类村”,全县综治工作先进村,全县文明单位,县、镇先进党支部。
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奎香乡吉塘村
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
昭通市彝良县
奎香乡,地处龙街乡、毛坪、发达乡边,距乡政府所在地26.8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现有农户701户,有乡村人口3334人,其中农业人口33341人,劳动力231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87人。
全村国土面积34147平方公里,海拔1650米,年平均气温 15℃,年降水量950毫米,适合种植玉米、烤烟、薯类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4249亩,人均耕地1.26亩,林地13137.5亩。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6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1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249.00亩(其中:田0.00 亩,地 4,249.00 亩),人均耕地 1.26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 13,137.50亩,水面面积 146.80亩;荒山荒地 16,282.00亩,其他面积 332.05 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391户通自来水,有306户饮用井水。有 701户通电,有4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4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 100%、5.7 %和5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8户(分别占总数的32 %和18 %)。
该村到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7辆,摩托车34辆。全村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6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9亩。
到2009年底,全村有3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有5个自然村已通路;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5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0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491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
农村经济总收入785.7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544.32万元,占总收入的84.9%;畜牧业收入101.27万元,占总收入的18%(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607头,肉牛109头,肉羊281头);林业收入5.3万元,占总收入的0.7%;第二、三产业收入33万元,占总收入的4.3%。农民人均纯收入1501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1.5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70人(占劳动力的12.1%),在省内务工2.23人,到省外务工2.247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01户,共乡村人口3334人,其中男性1885人,女性1449人。其中农业人口3334人,劳动力2315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苗族151人,彝族294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25人,参合率78%;享受低保300人,五保38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26.8公里。
文化教育
该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938平方米,拥有教师18人,在校学生570人,距离乡中学26.8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
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838人,其中小学生611人,中学生227人。
全村建有图书室1个。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人,少数民族党员3人,其中男党员43人、女党员8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等组成,下设16个村民小组。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