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龙口
陕西省传统民间工艺
合龙口是流行于陕西省传统民间工艺,主要流行于陕北地区。合龙口是民间建窑时举行的一种仪式。
背景介绍
俗谚有“修窑盖房,一世最忙”。确实修窑盖房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它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和血汗。所以每当窑房合口(俗称“合龙口”)的这一天人们都要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
位置介绍
所谓“龙口”,是在位居中窑正当顶处留下的一个小豁口。合口时,放入纸、墨、笔、砚文房四宝,取一石块或砖块(与豁口一样大小)将龙口封住,再挂上桃木弓、柳木箭,红竹筷一双,五谷包一个,遮上一块六尺长(或丈二长)的红布。墙上贴红纸对联:“建风水宝地,纳百方财源。”封口之时,鸣放鞭炮,主家还给看热闹的人散发小馍馍,俗称“福馍”。合口之后,设喜宴款待匠人、帮工、族长、亲朋,必食油糕,象征新窑竣工后生活步步登高。
这一天无论亲戚也罢,以前给主人家帮过忙的朋友也好,一早便会拿上酒、肉(有的也给些钱)来到主人家贺喜。等吃过早饭后大家就来到工地,因这天活儿比较多,加之午饭后又停工,所以人们到工地后就七手八脚紧张地干起活来。一般大约到中午窑(房)就要合口,此时工人们都停下来,由一匠工把预先备好的一块不大不小的口石放入窑口的顶点,这合龙口的仪式就要开始了。此时匠工又将一块下端凿有4厘米左右石槽的面条石放在窑口石的上端,然后将鱼、鸡、猪、羊等干荤及糕蛋、面卷、水果糖等物放入槽内,再用小石块封住,外口面吊有红色五谷小布袋及一本书、一支笔、一块墨锭、一双红筷子、七支针、红线、钱等物,意即将来盛下能有吃余穿、并能出官。这一切就绪,再由事主家将写好的大红对联贴于每孔窑口的两侧,然后在一阵鞭炮声中主人家端着放有香、黄裱、酒壶、酒盅、米糕、面卷等的盘子跪在中窑口前进行点香、烧裱、奠酒、供献食、叩头,民俗称“谢土”。最后由一主匠工(石匠总头)端着一碗盛有五谷杂粮、硬币、面卷、糕蛋及水果糖、花生等混在一起的食物走在中窑口的顶点,一边撒,一边唱或念些合龙口的歌和词,俗称“撒福禄”。而那些早已等侯在院内看热闹的娃娃、婆姨女子们在院内跑来跑去急盼捡到碗中的各种“珍珠”,人们认为捡到什么意味将来在生活中就不缺什么。有的这样唱和念的: 
上了一台又一台,匠人上了凤凰台,
合龙巧把吉日配,好像天宫蟠桃会。 
事主家来有本事,八眼新窑一线起, 
院子宽敞面则细,根基坚固料赛玉。 
叫声事主家听话来,端来献食树神牌, 
双膝跪到当院内,点香焚裱叩头拜。 
叫主家、仔细听,我请来天宫四大仙, 
张大仙、李二仙,腾云架雾到这里。 
手捧吉祥白玉盆,天上喜逢降甘霖, 
前撒朱雀后玄武,左撒青龙右白虎, 
金钱撒到这院前,荣华富贵万万年。 
一撒金银落满院,二撒福禄并双全, 
三撒三灾都灭尽,四撒四季保平安, 
五撒五谷能丰登,六撒六蓄常兴旺, 
七撒七星来高照,八撒八仙共庆贺, 
九撒九子全还朝,十撒十全并十美, 
百撒千撒万万撒,事主家祖祖辈辈常能发,
金珍银珠撒不完,男女老少捡福蛋, 
捡到糕,事业发达步步高,
捡到馍,光景美好常能富, 
捡到糖,幸福生活能久长, 
捡到钱,荣华富贵万万年, 
捡到豆,吃不缺来穿不愁, 
捡到枣,一年更比一年好。 
碗中的珍珠撒完了,合龙口的仪式结束了,
大伙可能都捡到了,以后的日子也就好过了。 
当念完和碗中的东西撒完后,这样合龙口的仪式就算结束,此时人们收拾家具回家吃午饭。这顿饭比较丰富,有香烟美酒、猪羊二肉、面馍米饭、热菜凉碟,有富家还专门杀猪宰羊、雇吹手、放电影、观录像等,反正尽自己的实力,愿多花一点东西让工人、亲朋吃喝好。饭罢事主家便给匠工一块缎被面及毛毯,其他小工及亲朋好友一件汗衫及部分喜钱。工人再也不上工地劳动了。
参考资料
合龙口.陕西地方志.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1 14:04
目录
概述
背景介绍
位置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