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蕊柱(Gynandrium)为
兰科(Orchidaceae)植物花中的
雌蕊和
雄蕊互相愈合所成的器官,是兰科的特征之一。合蕊柱多为柱状,顶端着生着一个
花药,有时该部分形成凹陷,称为药窝,接近顶端处形成
柱头。
合蕊柱在柱头和雄蕊之间有
蕊喙,药窝上面横载着由药内花粉块伸长而成的花粉块柄。蕊喙具有弹性,当昆虫飞来吸蜜而把头部钻进花腔时,蕊喙就弯曲过来,于是花粉块柄顶端的着粉盘露出,接触于昆虫体上。在合蕊柱的基部,通常着生着
唇瓣,但其前面向前下方突出,顶端接着于唇瓣,因此外观上呈下颚状,称为小颚状唇瓣(mentum),多见于热带的
兰科植物。此外,在萝摩科(Asclepiadacae),具有雌雄蕊连合形成的合蕊柱,称为蕊冠。
Orchidaceae 兰科,
单子叶植物,约700属,2000种,广布于全球,但主要产热带地区,我国有166属,1019种,南北均产之,而以云南、台湾与海南岛为最盛,大部分供观赏,少数如石斛、天麻、白芨等入药。 陆生、附生或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陆生及腐生的常具根状茎或块茎,附生的常具假鳞茎(变态的茎,膨大成种种形状,肉质)以及肥厚而有根被的气生根。多数兰科植物,特别是陆生兰,在种子萌发时靠与真菌(均为担子菌,如Rhizoctonia、Corticium、Xerotus、Marasmius、Formes和Clitocybe等)共生,摄取必须的养分,只有少数种类终生营腐生生活。兰科的生长,有两种分枝方式,即
单轴分枝与
合轴分枝,后者又根据花序的位置而分为顶花合轴分枝(Acranthous Sympodium)与侧花合轴分枝(Pleuranthous Sympodium)。
叶通常互生,也经常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有时两侧压扁或圆柱状,常肥厚,附生种类的叶一般在基部有关节,而且多为肉质或厚革质。花通常作180度扭转,使唇瓣处于远轴的一方(下方),较少作90度弯曲而达到同样目的,极罕不扭转或作360度扭转而使唇瓣保持原有的位置(上方);花被片6,排列成2轮,均花瓣状,外轮3枚称萼片,中萼片常直立而与花瓣靠合成兜状,侧萼片斜歪,有时基部与蕊柱足合生而成萼囊(Mentum),极罕两枚侧萼片一侧边缘作不同程度的联合,或甚至合生而成一枚合萼片;内轮侧生的2枚称花瓣,中央的1枚通常变成种种奇特的形状,称唇瓣(Labellum),极少3枝花瓣一式而不具唇瓣;唇瓣常有艳丽的色彩,上面一般还有胼胝体、褶片或腺毛等附属物,基部往往有距或囊;雄蕊和花柱、柱头完全愈合而成一种柱状体,称蕊柱(Column或Gynostemium);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Clinandrium)和1枚背生雄蕊,前上方有1个柱头穴,极罕没有药床、柱头顶生或具2枚雄蕊者;蕊柱基部有时向前方(唇瓣方向)延伸而成足状,称蕊柱足;在柱头与雄蕊之间常有一舌状器官,称蕊喙(Rostellum),蕊喙通常由柱头上裂片变态而来,能分泌粘液;花粉多半粘合成团块,有时一部分变为柄状物,称花粉块柄(Caudicle);蕊喙的粘液常变为固态的粘块,称粘盘(Viscid),有时粘盘还有种种柄状附属物,称蕊喙柄(Stipe);花粉团、花粉块柄(以上来自花药,为雄性来源的)和粘盘、蕊喙柄(来自柱头,为雌性来源的)合生在一起,称花粉块(Pollinia);但并非所有的花粉块都具有这4个部分,其质地与数目也因属而异。
兰科植物大多数靠昆虫传粉,也有鸟媒传粉和自花传粉的。当昆虫采蜜后退出花朵时,通常背部触及蕊喙,引起粘盘脱出并牢固地固着在昆虫背部或其他部位上,把花粉块整个从药室中拖出并带走。而当花粉块柄暴露于空气后,由于失水或其他原因,引起了种种运动,使得花粉团处于特定的位置,并在昆虫寻访别的花朵时正好击中柱头,从而实现异花传粉。其巧妙的细节因种而异,极其多种多样,在被子
植物中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子房下位,通常1室,
侧膜胎座,极罕3室而具中轴胎座,具极多数的胚珠。果实一般为蒴果,具数个或更多的种子,据报告南美洲产的Cycnoches chlorochilon一个蒴果含种子3770000个。种子细小,近于无胚乳,胚也未分化,种皮两端常延伸成翅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