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下设二级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是合肥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学院始于1945年的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当时设置采矿科、地质科;1987年,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成立;2001年9月,建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历史沿革
1945年,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设置采矿科、地质科。
1954年,淮南煤炭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合肥矿业学院,先后设立地建系、地质系。
1958年,学校改制为教育部直属的合肥工业大学,当时的地质系先后设置了放射性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金属非金属地质和煤田地质等6个专业,后煤田专业与采矿专业合并为矿冶系。
1972年,地质系的煤田专业教师支持淮南煤炭学院组建地质系;保留地质普查与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三个本科专业。
1987年,因设立环境工程专业而改称为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1998年,教育部对本科专业进行调整,原地质专业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分别调整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和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2000年,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增设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2001年9月,在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基础上成立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年,学院重新增设地质学本科专业。
2014年,学院在宣城校区设置环境工程本科专业。
2015年,学院增设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2018年,学院在宣城校区成立生态环境系。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5个系,开办6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2个、安徽省重点学科3个,地质学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九。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资源探测与信息、环境地质学、水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功能材料、环境化学及过程污染控制、环境生态与污染修复、环境法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理学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环境工程、地质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环境工程
师资力量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教职员工105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生导师44人(含兼职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36人;有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特聘(含外籍)教授5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黄山学者3人。
教学建设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特色专业2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安徽省生态教育示范基地1个,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合肥工业大学与美国克拉克大学签订了地理信息科学专业“2+2”本科教育合作计划,学生在攻读完大一、大二课程,并经选拔考试合格后,可进入美国克拉克大学继续大三、三四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均可获得教育部认可的合肥工业大学和克拉克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有实验室63个,拥有各种大、中、小型仪器,其中单价3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21台(件),分别是电子探针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气态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偏光未经冷热台、偏光显微镜及包囊体、偏光显微镜、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洗净实验室、高密度电法仪、探地雷达、激光烧蚀进样系统、激光瞬态吸收光谱仪、总有机碳分析仪、测汞仪、低本底井型高纯锗γ能谱仪、真三轴页岩水力压裂模拟试验系统、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高盐废水处理实验装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小型仪器有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原子吸收仪、差热综合分析仪、小型在线气体质谱仪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联合联合实验室1个、校级研究所(研究中心)11个。学院形成了成矿流体系统与成岩成矿作用、断裂构造与大陆动力学、造山过程与造山带动力学、沉积学与盆地分析、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资源探测与信息、纳米矿物学与矿物材料、深部岩体力学、地下水动力学、环境地质灾害与防治、环境系统仿真与污染控制等主要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据2018年10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覆盖率85%;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1项,承担其他主要纵向项目(经费>50万)51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获奖14项,成功申请发明专利83项。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徽呈绿色,中间的图案寓意着青山绿水,寓意着资源与环境。外环内上半部写有学院的全称,下半部写有学院的英文简称。
精神文化
资环文化:阳光、勤奋、和谐、创新
阳光:指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一种顾全大局的心态。
勤奋:是发展本源,要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把本领学到手,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勤奋,也是资环人对自我的一种约束。
和谐:代表了资环学院的发展环境,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也是目的,凝心聚力,引领前沿。
所获荣誉
2022年11月,入选中国科协命名的2021-2025年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发展简史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本科专业介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05 21: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