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薰化路301号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uancheng Campus)是合肥工业大学坐落于江南的校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风景秀丽,环境宜人,设施现代化。宣城校区于2012年正式投入使用。
学校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深怀“工业报国”之志,秉承“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校训,以“培养德才兼备,能力卓越,自觉服务国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为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培育践行“爱国爱校、笃学问道、团结合作、尽己奉献、追求一流”的校园文化,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学校已经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双聘)、“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等各类高层次人才100余人。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9项。4部教材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1人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奖。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4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101个,其中4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赛事中取得包括金奖在内的一系列优异成绩。学校连续多年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各项榜单前列,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本科)》TOP100中位列第8位。学生桥牌队多次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首批试点高校、全国首批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试点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首批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
学校现有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学校高质量完成了首轮“双一流”建设任务,顺利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学校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现有(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试点)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加强需求引导型基础研究,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大奖项。
学校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的一百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与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实施各类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开展合作办学、跨文化交流与实践及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学校现有来自各大洲四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
学校在安徽省省会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安徽省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校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和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等多个荣誉称号。
校区规模
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宣城市建设宣城校区。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由合肥工业大学、宣城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面向全国高考一本线上招生。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坐落在有“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之称的宣城市区南部,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宣城校区规划占地面积3100余亩,其中计划办学用地面积21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建成后可满足一万二千名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教职工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宣城校区建筑设计融合徽派建筑元素,通过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一期工程2012年9月已投入使用。宣城校区办学条件优越,教学楼、实验楼群、计算中心、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体育场馆等教学设施齐全,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校区医院及综合服务区基础设施完备。
宣城校区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肥工业大学事业的新发展。合肥工业大学以“延伸办学、建有特色、全新模式、协调发展”十六字办学方针为指导建设宣城校区,在规划筹建、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监督、招生就业等方面着眼全局和未来。学校组织精干的、高水准的教师队伍作为宣城校区教学的起步力量。同时,在国内外遴选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形成合理梯队,逐步建立宣城校区自己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宣城校区依托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专业建设,将逐渐形成与合肥校区互有特色的专业布局。
宣城校区现设有机械工程系(隶属机械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隶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系(隶属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电气与自动化系(隶属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能源化工系(隶属化学与化工学院)、食品科学系(隶属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工程系(隶属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生态环境系(隶属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物流管理系(隶属管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隶属经济学院)、文法系(隶属文法学院)、英语系(隶属外国语学院)等12个院系和1个基础部。
宣城校区招生使用单独招生代码。学生完成学业后,按照合肥工业大学学籍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历证书,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宣城校区有在校生12000余名。
宣城校区教学计划和课程由学校统一制定安排,师资力量按学校规定统一管理、统一要求,由校本部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组织教学,加强课外答疑等教学环节,同时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人才培养质量。宣城校区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努力为大学生的“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加强学风建设,坚持学生晨跑、晨读、早操,建立具有特色的学生班主任联系制度,创建勤奋学习、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优良学风。
宣城校区与合肥校区一样,设立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困难补助等多种资助项目,“不会让任何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能上学”。
宣城校区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创建和谐校园文化为目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和活动形式,努力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实现文化育人功能。
在学校的坚强领导下,宣城校区党委和管委会革故鼎新,在教学管理、用人机制、后勤服务社会化等方面大胆探索,锐意改革。经过广大师生员工的努力,宣城校区校容、校貌整洁,校风、教风、学风醇正,运行良好,受到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荜路蓝缕圆梦想,艰苦创业育栋梁。在教育部、安徽省、宣城市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合肥工业大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环境优美、办学模式创新的宣城校区已经崭露头角,必将为安徽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事业谱写新的篇章,必将为国家、区域、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地理位置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薰化路301号。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2月,校区设有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计算机与信息系、电气与自动化系、能源化工系、城市建设工程系、生态环境系、物流管理系、经济与贸易系、文法系、英语系、食品科学系等12个系,1个基础部,共有23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根据教学、科研等工作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人事管理机制,合肥工业大学组织精干的、高水准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作为宣城校区的起步力量。在国内外遴选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以便形成合理梯队,并逐步建立宣城校区自己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专业概览
宣区独占专业即该专业仅在宣城校区招生,未经标注为两校区共同招生专业。
研究生教育
2015 年,宣城校区计划首次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00 名,涵盖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食品科学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科学等多个专业方向。
宣城校区作为合肥工业大学的一个办学实体招生,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及考试标准与学校本部相同,入学后的学习过程在宣城校区完成。达到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要求的,统一颁发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
宣城校区研究生由落地宣城校区的研究生导师指导;或由双导师培养,即宣城校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作为联系导师,合肥校区学术水平高且有丰富培养经验的研究生导师作为学术导师。
科研成果
近3年来,宣城校区学子在50多个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及以上证书280余项,其中: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级、国际级奖78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总决赛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获得国家级奖37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国家级奖项11项,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16项。此外,还获得600多个省级学科竞赛奖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2月,校区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47.2万册、期刊100余种、阅览座位3300余席、休闲座位360席、电子阅览室座位144席、研讨间20个、精品课程录播室一个。
校园环境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坐落在宣城市区南部科教创意园区,东临薰化路,西邻彩金湖,南至环城大道,北至科技路。规划办学用地面积为210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满足1.5万名在校学生学习、生活和教职工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校区设计理念是“三山四水,岛翠墨香”和“一轴两环,一水四岛”。依山就势的生态布局,构建了一个水转山绕、人杰地灵的现代大学校园。
办学特色
合工大宣城校区是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的建设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皖江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将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典型范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新模式。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依托合肥工业大学学科优势,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宣城校区专业建设,依托学校现有的办学优势,以具有较好办学条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为起点,将来逐渐形成与合肥两个校区互为依托的专业布局。
以“延伸办学、建有特色、全新模式、协调发展”十六字办学方针为指导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合肥工业大学负责规划筹建、专业设置、教学组织、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管理、质量监督、招生就业等,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学生培养质量。合肥工业大学组织精干的、高水准的教师队伍落地宣城,作为宣城校区教学的中坚力量。
校区领导
组织机构
中共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委员会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管委会
综合办公室
主要负责:行政、组织人事、宣传、科研等
学生工作办公室/团委
主要负责:学生工作、共青团、学生资助、学生就业等
教务办公室
主要负责:教学运行、注册管理、师资管理、实验室管理等
财务办公室
主要负责;财务管理
后勤与保卫办公室
主要负责:保卫、后勤保障、医疗等
信息办公室
主要负责:网络建设、图书馆等
校区医院
主要负责:医疗
参考资料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概况.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官网.
机构设置.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招生计划.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6 21:57
目录
概述
学校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