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宣言
《合肥宣言》签署于2013年10月10日,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13”上,中国首批九所“985”大学(C9或者九校联盟)校长或校长代表,与美国大学协会(AAU)、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澳大利亚八校联盟(Go8)的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合肥宣言》,首次就现代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与使命达成共识。《合肥宣言》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十项特质。通过签署宣言,四个大学组织机构承诺:共同推进和维护这些研究型大学特质;与自身组织内的成员大学合作,以确保这些特质的实现;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中,推进这些特质的核心价值。
内容介绍
《合肥宣言》从全面追求卓越、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重大科研工作、源源不断地输出值得尊敬的毕业生、坚持科研诚信和相关道德准则的最高标准、有责任地行使学术自由、支持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国际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等方面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十项特质。
《合肥宣言》指出,数量不多的研究型大学以其科研质量、科研投入的广度和深度而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各国都越来越依赖于研究型大学来推动本国的良性发展和健康稳定。但最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学教育由精英走向普及,大学运行的政策环境也随之改变,许多国家对待大学过于功利化,忽略了大学其他重要作用,导致国家科研和高等教育政策以短期性的、高度具体化的成果为核心。这种工具主义做法贬低甚至放弃了大学的深层能量和无形产出,而政府和社会大众从大学获得的利益大部分正是来自于此。
《合肥宣言》认为,倘若政策环境持续强调短期临时性利益、忽视长期性发展,强调现存已知性、忽视探索求知性,侧重狭窄性、忽略广博性,那么,各国的大学都将面临着丧失影响力的风险。因此,至关重要的是,高教政策必须认可大学科研与教学带来的广泛、长期、深远的益处,并且提供支持和环境来保证这些高校持续繁荣,维护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特质,因为这些特质才使得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家基础结构中无价的组成部分。
通过共同签署本宣言,四个大学联盟承诺:共同推进和维护这些研究型大学特质;与自身组织内的成员大学合作,以确保这些特性的实现;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中,推进这些特性的核心价值。
全文
合肥宣言
关于当代研究型大学的十项特质
目的
本宣言的目的是明确研究型大学有效运行的核心特质;改善政策环境,以保护、培育和发展这些体现这些重要特质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没有支持性的大环境,研究型大学将不可能获得国家所期望的核心竞争优势和国际认可。
通过签署本宣言,四个大学组织承诺:
共同推进和维护这些研究型大学的特质;
与自身组织内的成员大学合作,以确保这些特质的实现;
在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过程中,推进这些特质的核心价值
最近几十年,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都经历了巨大变革。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第三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知识经济持续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数量和规模的上升。在许多国家,大学变得更加多样化,以提供符合成本效益的服务,以满足国家的当前需要。多样化的一个方面是对研究型大学的认可,它们尽管数量较少,但却占国家高等教育科研很高比重。
最初的大学只是培养少数精英的学术机构,之后大学不断发展,培养对象也不断增长并逐步多样化,而现在几乎发展成为为全民大众服务的机构。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大学运行的政策环境也随之改变了,尤其是许多国家越来越把大学当成工具,与培养现代经济运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捆绑在一起,与支持国家发展的科研活动捆绑在一起。
尽管这些目标令人渴望,但是对这些目标的不断强调而忽略大学其他重要作用,导致国家科研和高等教育政策以短期性的、高度具体化的成果为核心。而这仅仅是大学对于社会和全民幸福所应做出的贡献及服务的一小部分。国家发展重心的改变,已经导致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与项目指南,研究型大学的学术活动只是满足很窄的国家发展目标。而这做使得大学面临失去国家创新体系的独特参与者和国家发展的主要贡献者的角色。上述工具主义方法贬低了、甚至放弃了大学的深层能量和无形产出,而政府和社会大众从大学获得的利益,大部分正是来自于他们的深层能量和无形产出。
倘若国内和国际政策环境持续强调短期临时性利益,忽视长期性发展;强调现存已知性,忽视探索求知性;侧重狭窄性,而忽略广博性,那么,各国的大学都将面临着丧失影响力的风险。
研究型大学以其科研质量、科研投入的广度和深度而区别于其他类型大学。全球各国都越来越依赖于研究型大学来推动国家发展和富强。这些大学的毕业生离校后在政府、商业领域,或者非盈利机构从事工作,把他们有用的知识、技能、理解认识融入到工作岗位,促进这些部门和行业的有效运行,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做出迅速反应,并且展开改革创新活动。在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这些毕业生凭借自己的大学经历和从中培养出的价值观创造一个更加丰富、有活力、多样而人性化的社会。研究型大学是产生新思想和新发现的中心。通过检验和挑战现存知识,他们不断扩展着我们的理解和认知。他们也是开创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中心。研究型大学通过教育和学术活动为当地、本国,乃至国际艺术和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大学科研活动推动创新,帮助应对国家和全球的重大问题,并阐释以便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迅速变化的世界。研究型大学是国际合作的汇聚焦点,提供了多国专家和本地可能缺乏的设备。他们为本国增加国际声望,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重要的是,大学也是知识和各种能力的储库,这些都是潜在的准备——信息、能力保障以及更广泛的预警,而商业、政府和社会能够依赖这些去处理和应对那些预料不到和未知的情况。它这种快速而有创造性的反应能力有赖于跨学科领域的广博才能,而这种能力在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里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研究型大学由以下因素来界定:他们对科研的认真和广泛投入;他们科研成果的优秀、广度,和数量;科研文化渗透到大学的所有活动:从教、学到对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参与。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机会,包括课堂上的学习和探索,也包括与处于科研前沿的实验室老师和研究生的交流。研究生对科研活动的直接的大量的参与丰富了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教育,而研究生的创造力和活力对学校的科研质量和科研生产力有着重要的贡献。一般来说,研究型大学仅只占一个国家高校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是却在国家高等教育科研力量方面举足轻重。
政府对研究型大学至关重要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提供研究生教育和大量的竞争性科研经费,而且还体现在通过合理的政策环境来认可他们的地位。但是,单靠政府法令不能够创造出一个研究型大学。这样的大学需要从内部构筑,这包括需要大学管理者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的运营能力,从而得以争取和利用多种资金来源,来保证大学的各类设施和招聘各专业领域的科研人才,继而吸引优秀研究生生源,从而再吸引新的优秀科研人才。赢得竞争性科研经费的能力、国际认可的科研学术的水平和产出,以及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确定了一个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和身份。这些成就创造了来自其他学校的科研合作、员工互换,以及长期战略伙伴关系的需求。一个研究型大学是同类大学国际合作网络的组成部分,为国际科研努力做出重要而有价值的贡献,并且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以其公认的卓越吸引了广泛关注、合作伙伴与认可支持。
尽管研究型大学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然而,有迹象表明高等教育政策环境和公众开始把这些大学和他们的大量贡献看作是理所当然。大学科研的重点是扩展知识,带来新的理解、新产品和新进展,从而增强国家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丰富文化。知识进步带来的利益是巨大的,但探求这些新知识的道路却往往是漫长的。目前的研究型大学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把重心从基础型研究转向应用型研究以追求短期效益,并且缩窄课程体系以追求更加实用型的教学目标。至关重要的是,所有相关高教政策必须能够认可大学科研与教学应带来的广泛、长期、深远的益处,并且提供支持和环境来保证这些高校持续繁荣,维护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特质,因为这些特质才使得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家基础结构中无价的组成部分。
研究型大学的特质
全面追求卓越,由大学外部具有同等地位的同类组织和专家个人进行全面准确独立公正的评估;用透明的、择优录取的制度来选择教职员工和学生,以创造出一个鼓励学习、创造力和发现的内部环境,释放和激发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师生员工的潜能。
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重大科研工作,创造国际认可的科研成果,并通过文章发表、教学、社会活动广泛传播。
开展科研训练,尤其是通过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源源不断地输出值得尊敬的优秀毕业生(经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学者的评估)。这些学生能够推动知识的前沿发展,并对国内国际的各行业领域的创新活动做出贡献。
对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专注与投入,培养具有广博知识技能的、能在广泛的各项活动事务中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的毕业生。
坚持科研诚信和相关道德准则的最高标准,保证数据收集、评估、分析的公正性,不受经费来源或个人和学校利益等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设立明确有效的程序环节和支撑体系,对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的质疑进行回应和调查。
在没有受到过度约束的科研文化氛围中,大学员工有责任地行使学术自由,通过科研、教学、社会服务来生产和传播知识。这种科研文化氛围是以开放式探究和不断检验当前的理解和认识为基础,超越职业利益和工具主义,超越眼前需求,追求能够创造未来、诠释世界变化的认识、技能和专业知识。
接纳、认可和欢迎有助于进步的不同观点、视角、体系和立场,并且积极参与社会讨论,推进理解并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
根据自身使命、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对社会当前和未来需要的评估,在学术发展的基础上,有权自行设定教学和研究的优先发展点;有权决定教师聘任和学生招收(包括从国际上吸引和聘用最佳人才以达到这些优先发展目标)。
致力于支持地区和国家的发展,为国际健康发展做出贡献,采取具体措施,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科研与教育所带来长短期利益最大化。
具有一个开放透明的管理体系,能够长期地保护和支持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特质属性,同时也能够保证大学履行其社会公共责任。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0 10:54
目录
概述
内容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