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凤,汉语词汇,拼音tàn fèng,释义谓生不逢时。咏隐士或狂者。出自五代前蜀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昔者夫子闵王道之缺,伤
斯文之坠,静居以叹凤,临衢而
泣麟。
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有,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孔子下车,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