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连平,男,汉族,1928年9月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共党员,
安徽省和县卜陈学校退休教师,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8年,叶连平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8岁时,举家迁往天津。他上过私塾,在小学里跟随日本老师学日语。1940年,随父亲到上海后,进入光夏中学读初中,开始学英语。高中时,入读南苏中学,一学期后因父亲失业而辍学。18岁时,叶连平随父亲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做勤杂工,期间他打下良好的英语基础。
初次执教
1949年,叶连平同几位居民合伙开办夜校,开始做扫盲工作,后来进入
南京琅琊路小学工作。1955年冬天,叶连平已是南京琅琊路小学群众夜校的总务主任,因他在美国大使馆的工作经历,被公安部门怀疑是“特务”,被隔离审查9个多月后,又被管制一年,接受群众监督。期间,他每天打扫街道,写黑板报,为学生补课。审查两年半后,虽然没有确认他是“特务”,但嫌疑并没有解除。
颠沛流离
1960年,叶连平被公安部门强制离开南京,下放到原籍河北沧县。1963年,叶连平因病返回南京,当地派出所不接收他,无法落户。1965年,叶连平经人介绍转到安徽和县乌江镇卜陈公社所属的
石跋河,初到时在窑场工作,负责烧窑、搬砖、拉砖。一年后,被调到食堂工作。1970年,叶连平被押到
历阳镇的“文攻武卫”指挥部,关押7个多月。其后,叶连平担任生产队的猪倌,负责全队三十多个猪圈。
再次执教
1978年11月24日,经人推荐,50岁的叶连平补缺成为卜陈学校教师,再次走上讲台。执教期间,他不赞成照本宣科上课,自创“四步教学法”,在安徽省内外示范推广。1985年,叶连平被评为“全省优秀教师”。随后,他从
民办教师转正,乌江镇党委委员盛锦平动员他入党。1991年,63岁的叶连平正式退休。
老骥伏枥
叶连平退休后,到姥桥中学带过一届学生。另外,各个大队小学有老师请假时也都找他代课。2000年7月,他自费在家里开办“留守儿童之家”,平日里辅导孩子作业,周末集中给孩子上英语课。2012年,他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叶连平奖学基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
人物事迹
重回讲台执教
1978年,叶连平重新回到讲台后,接手的第一届学生是初三甲班,共有48名学生,之前落下一个多月课,成堆的待改作文本等他批改,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居住分散,若留校开夜班,难保安全。于是他把全班分成5个组,将邻近村子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找个合适的人家上课,每周分别下乡到5个组。家长都很支持,点两盏灯照明。几个月下来,效果颇佳,中考考上11个,比乙班多9个。
再接手第二届时,叶连平是从初一新生带起的。除教语文外,还搞了很多课外活动。他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带他们漫山遍野去采草药、打树果,用板车拖到镇上去卖。他还让学生养兔子,养好了去卖,也卖过废铜烂铁。卖来的钱作为班费,买图书文具和运动器材。学生们知道卖药材没多少钱,但班级买来的书却是整个学校最多的,都是叶连平贴钱才买来的。他组织学生打扫厕所,要挑粪,又脏又累,他带头干,一干就是三年。还带学生去清扫大桥、慰问养老院、到部队营房参观,不一而足。期间,叶连平使用自创的“四步教学法”给学生上课,就像讲故事,完全不拘泥于课本,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叶连平每年每名学生至少家访一次,不管多远都要去,提着马灯满村跑,有次还跌得满身泥水。了解情况后,尤其照顾那些家庭困难、住得远的同学,送钱送书送衣物,邀他们到自己家吃住。学生考上大学,他亲自送去报到。家长送两个鸡蛋,他都不要。
投身乡村教育
1991年,叶连平退休后给各小学代课,每个月有300元代课费,他将这些收入都用于建设乡村小学:给5所小学买了6台二手风琴,给宋桥小学装电灯,给龙王小学栽了100棵水杉树,给黄坝小学种了220棵白杨树等等。
2000年,叶连平看到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条件差,影响升学,就在自己家里开设英语课堂,后更名为“留守儿童之家”,义务辅导小学和初中生,所需的书本用具都是他出钱购买。其间,无论哪个孩子家里困难或者离学校比较远,都可以在叶连平家免费吃住。他坚持家访,在他这里上课的孩子,除了刚来的不了解,每一个的家庭情况、爱好、缺点,他都了如指掌。每周末上两天课,叶连平要花1、2天批改80多份作业。叶连平不坐公交车,始终坚持骑自行车去家访、去县城给学生们买教材教具,省下车票钱给学生们买书。截至2021年,他已经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超过20年,累计教授学生1500多名。叶连平创办的“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获得“全国优秀儿童之家”称号。
设立奖学基金
2012年,叶连平同乌江镇政府、卜陈学校三方筹款6万元,成立了和县乌江爱心助教协会暨叶连平奖学金。到基金成立第七年时,他已陆续投入五万元。截至2024年,累计为当地300余名农村中、高考的孩子发放奖学金40余万元。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我希望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
“我没有烛光那么明亮,我充其量就是一只萤火虫,只要能够照亮孩子们念好书,我就是快乐的。”
“我这样就非常幸福。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是享福,都忘记头上有多少白发了。”
“一个教师如果言行不一致,更坏。”
“教育不只在三尺讲台上,我还要培育他们的思想天地。”
“我愿意下辈子还当老师”
家庭情况
叶连平没有后代。他的首任妻子曾怀过孕,因为他政治上受到怀疑,妻子将孩子打掉后与他离婚。叶连平71岁时,收留现任老伴。
逸闻轶事
抗战胜利那年,17岁的叶连平辍学。次年到南京进入美国大使馆工作,起初不谙英语,只能任勤杂工。父亲的东家大卫·白格担任一等秘书,会说中文。有次他把叶连平叫来,故意说英语:“George!A hammer,please?”叶连平听不懂,就把这句话原封不动记下来,跑到楼下找接电话的李大爷,复述一遍,李大爷告诉他“hammer”就是榔头,他赶紧拿个榔头送去。白格称赞他:“Good!Good!”从大使馆开到闭,叶连平生活在美国人中间三年零六个月,一天到晚跟美国人打交道,因此英语口语熟练。身为勤杂工,什么人都能接待,叶连平认识司徒雷登、巴特沃斯,也见过宋子文、孙科、白崇禧、陈诚、翁同酥等众人物,还跟宋美龄握过手。
叶连平在南京美国大使馆期间,与中共地下党员何馥麟成为同事。1948年冬天,何馥麟身份暴露,被国民党搜捕,何馥麟找到叶连平借宿躲避一夜。次日凌晨,叶连平资助何馥麟钱,送他离开。何馥麟脱身后,何妻要回上海,在国民党特务的监控下,叶连平亲自护送母子三人到火车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馥麟写信邀叶连平来上海,叶连平到他家后,何妻带着两个儿子感谢他救命之恩。
人物评价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叶连平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的初心誓言。荧光虽微, 亦可生辉,叶连平老师给予的光和暖也将永远镌刻在他们的人生印迹中。(
新华网评)
叶连平,一束萤火虫般的亮光,照亮了乌江边上小村庄,让人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看到了乡村的希望。(
光明日报评)
叶连平像一个稻草人,风吹不倒,雷打不动,守着这片乡土、这间教室和这些孩子们,直到生命尽头。(
澎湃新闻 评)
人物影响
人物图书
影视宣传
2019年7月28日,中央电视台《
面对面》栏目播出《叶连平:与时间赛跑》专题节目,介绍叶连平92岁还在坚守讲台,义务辅导留守儿童十九年,与时间赛跑的事迹。
2019年7月30日,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一个九旬老人的初心》专题节目。
2019年12月23日,中央电视台《
瞬间中国》栏目播出叶连平年逾九旬,仍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事迹。
2021年8月2日,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播出《岁月全知道——与时间赛跑的老师》,介绍叶连平坚守讲台40多年,退休后继续投身乡村教育事业,坚持为学生义务补课等事迹。
2023年9月10日,安徽电视台《
超级新闻场》栏目以“95岁叶连平:我愿意下辈子还当老师”为题,介绍95岁的叶连平人物事迹。
2024年3月,在中央组织部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中,介绍叶连平事迹的电视片《不灭的灯盏》获得典型事迹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