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核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特产
叶城核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叶城县享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是新疆最大的核桃产区,被称为中国的“核桃之乡”。叶城核桃营养丰富,核桃仁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及对人体有益的17种氨基酸,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以果大、壳薄、果皮光洁、缝合线浅、出仁率高、易剥离完整果仁、味香甜、富油脂、无苦涩等特点著称。
叶城核桃与内地核桃相比有以下二方面的优点:一是结早实、丰产、稳产性强,且能连续丰产;二是坚果品质均达国标一级或优级标准。坚果外观色浅光滑,壳薄0.86一1.23毫米,出仁率高51%一65.9%,平均单果10.0克以上,易取全仁,风味香甜,果仁饱满,颜色黄白。
营养价值
叶城核桃拥有西域圣果之美誉,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以及尼克酸和钙、磷、铁、锌、钾、镁、铜、钴、硒、碘等微量元素,核桃油含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18种烯酸,经常食用可强身健体,补脑养颜,延年益寿。
产地环境
叶城县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县名由维吾尔语“叶尔羌”转化而来,意为“广袤的土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边境,喀喇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南缘,南涉雄伟的喀喇昆仑山脉,北接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隶属于喀什地区。县境处于青海格尔木经新疆和田至喀什公路国道315线与西藏、新疆公路国道219线交汇处,也是国道219线的起始点,“零公里”这个地名由此而来。
叶城县的地形南高北低,呈新月形。国土总面积3.1万平方千米。山地占76.39%,沙砾荒漠占19.89%,绿洲占3.72%;绿洲面积为103634公顷。叶城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荒漠地带,南部和西部有高大的喀喇昆仑山脉阻挡季风的深入;北部地形开阔,干燥的大陆气流和北洋洋寒冷气流能长驱直入,从而形成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热冬冷温差大,小雨多风空气干燥,光热充沛,蒸发强烈。
叶城县气候温暖,无霜期长达250以上;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使水果生长期的昼夜温差达20℃,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这里年蒸发量2614毫米,年降雨量只有67毫米,农田灌溉和人畜吃水全靠昆仑山融化的雪水;水流还带来了大量泥沙,在山前冲积扇上形成了沙性土壤层,通透性好,也有利于果树扎根。天然具备这些非常适合果树生长水、土和气候条件,因此叶城是著名的新疆瓜果之乡,也被称为中国的“核桃之乡”。
历史渊源
叶城县在汉时三十六国属“子合国”、“西夜国”,根据历史记载,叶城已有2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
核桃,又名胡桃、羌桃,原产于伊朗,张骞出使西域时传入内地,汉朝时就有“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记载。叶城民间有个传说,核桃最早是生长在昆仑山上西王母的圣果,而“核桃七仙”便是圣果的化身。地处叶城县萨依巴格乡的七株核桃树群是喀什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核桃树群,称为“核桃七仙”,已被当地作为名木古树资源加以保护。
据地方志记载,核桃树的真正身世是由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时任叶城县个体工商协会会长、三区革命军维吾尔团团长阿西木的第十二代曾祖父艾买提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栽植,几百年过去,核桃七仙迄今仍然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其中最大的一株胸径1.55米,高达25米,占地360平方米,年产核桃1万-1.3万个,约200-220千克,该树是叶城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核桃树。
1991年,叶城县开始推广核桃优良品种,并大面积种植,核桃产业化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目。
生产情况
2009年,叶城核桃种植面积达54万亩,种植核桃所得的收入在农民平均总收入上占50%,形成了近百个农村核桃合作经济组织、核桃销售协会,涌现出了4000多名农民核桃经纪人。
2015年,叶城县核桃总产达10.07万吨,最高亩产472千克,叶城核桃产量双双创新高。
2016年,叶城县种植核桃58万亩,产值20.12亿元。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1438元,其中来自核桃的收入达4500元。
2017年,叶城县核桃种植面积达58万亩,核桃产量超过12万吨,全县核桃产业年产值超过20亿元。全县313个村,村村都有核桃合作社和核桃经纪人,其中133个深度贫困村创办的卫星工厂。全县户均核桃6.5亩,人均25株核桃树,遍布全县的核桃卫星工厂和合作社,已经带动全县1.5万人就业。
产品荣誉
1999年,叶城核桃商品基地被列入新疆重点商品基地之一。
2001年,叶城县被国家林业局首批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此外,叶城县还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自治区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等称号。
2009年07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叶城核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20年12月,被纳入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叶城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巴楚县等5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扎343、萨依瓦克5号,萨依瓦克9号。
(二)立地条件
海拔1050米至1850米,土壤类型为灌淤土,土质为砂壤土和砂土,土壤有机质含量≥8克/千克,土层厚度≥2米,地下水位低于1.5米。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以当地核桃实生苗为砧木,从无检疫性病虫害的母株上采集接穗进行嫁接繁殖。
2.栽植:春季栽植时间3月中下旬,秋季栽植时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植密度≤330株/公顷。
3.整形修剪:采取开心形或主干形树形,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保证树体通风透光。
4.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施肥量:幼树期每株施有机肥≥20千克,盛果期每株施有机肥≥50千克。
5.浇水:在萌芽前、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前、土壤封冻前保证各浇水1次,其它时间视墒情而定。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外果皮60%以上自然开裂后开始采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征:坚果椭圆形或卵圆形,壳面光滑,纹路浅、色浅,易取整仁,单宁含量低,无涩味,果仁香甜可口。
2.理化指标:单果重≥12克,出仁率≥53%,水分≤4%。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专用标志使用
叶城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叶城核桃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历史文化
叶城为叶尔羌的简称,因坐落在叶尔羌河流域而得名,突厥语译为“宽广的土地”。史称西夜、子合,是丝绸南路重镇,先后有匈奴、突厥、吐蕃、大月氏、蒙古、汉等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素有“歌舞之乡、核桃之乡”等美称。在这块文化底蕴厚重的土地上,留下过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生长有七仙女栽种的核桃树,全县多处古迹遗址、精美文物,都是叶城发展历史和时代变迁的见证。十二木卡姆艺术在这里有很深的根基,高原麦西来甫、叶城赛乃木艺术都是叶城的宝贵文化财富。
叶城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叶城作为历史上古丝绸之路南道重镇,古玉石之路的玉地城池,是两区三地(两区:新疆、西藏;三地:阿里、和田、喀什)交汇处,有前独特的地理位置。《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拍摄点选在叶城,零公里作为冰山来客驿站,具有独特地理资源优势,数字电影《核桃人家》展示了叶城县丰富的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叶城核桃.国家知识产权局.
2009年第66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8:51
目录
概述
产品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