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丹青,男,广东番禺人,自幼酷爱
粤剧艺术,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当业余演员,21岁才走上专业演戏之路,从新丰粤剧团、廉江粤剧团、郁南粤剧团一直演到“文革”后的广州羊城粤剧团。改革开放后,更现身电视荧屏,名驰岭南大地。工
文武生,唱腔专学
罗家宝与
陈笑风,他将两位
粤剧前辈的唱腔所长融汇一身,演唱“二黄”以罗家宝的“虾腔”为主,演唱“梆子”则以陈笑风的“风腔”是尚,在西江流域演出时,被观众称为“西江
罗家宝”。从艺几十年,叶丹青演出了大批经典剧目,如《柳毅传书》、《梁山伯与祝英台》、《裴度还带》、《唐伯虎点秋香》、《鬼索》、《鸳鸯剑》等,深受观众好评。而让叶丹青红遍岭南并家喻户晓的,则是其主演的40集粤语电视连续剧《孙秀才传奇》,其在剧中塑造的孙秀才形象深入人心,人们甚至以“孙秀才”称呼他。直到现在,很多观众提起“孙秀才”依然意犹未尽,
广东电视台还应观众的要求再次重播此剧。
名门少年
熬夜看天光戏,不慎掉进池塘
出身
岭南画派名门的叶丹青,自小却痴爱
粤剧,少时还因为熬夜看天光戏,不慎掉进了池塘。
“我的父亲是
岭南画派的画家,叫
叶永青,当年师从岭南画派的创始人
高剑父,曾经受到过高剑父系统的培训。我出生之后,父亲希望我能继承他的衣钵,因此给我起名叫做丹青。尽管我后来对画画也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我的兴趣不在画画而在粤曲。”
叶丹青的童年时代,除了父亲的书香、墨香,充盈在他耳边的就是声声的粤韵,那时候的乡下,有做“天光戏”的习惯。
“当时村里有个莲塘,戏班的戏棚就搭在莲塘之上,因为天光戏是从夜里做到白天,看到深夜,我实在熬不住,又舍不得走,因此就倚着戏棚的柱子打瞌睡,一不留神就掉到池塘里去了,一下子惊动了戏班的人。当时戏班有位著名的武生叫周瑜良的,看到我这么喜欢
粤剧,就鼓励我从艺,并教了一些戏班里的跳大架、走圆台、打手轿等程式动作。”
叶丹青自小痴爱
粤剧,并且经过名师指导有了一定的基本功架,但是由于出身名门,再加上旧时社会对戏班的偏见,叶父坚决不同意儿子放弃笔墨去做一个“下九流”的“戏子”。
青年小生
在
粤剧电视剧《孙秀才传奇》中,叶丹青饰演孙秀才一角,令他红遍岭南、港澳、
洛杉矶等地区,“粉丝”无数。
1953年,叶父去世,在
香港工作的叶丹青回来奔丧。由于舍不得年迈的老母,叶丹青决定留在
广州工作,以照顾母亲。由于他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到当时的南方针织厂去当会计。南方针织厂有一家业余的
粤剧团,恰好当时
广州市举办全市的业余剧团大汇演,同事们知道叶丹青学过粤剧,极力支持他参演。叶丹青凭着一曲《孤舟风雨看堤围》获得全市一等奖,其录音也在
广东电台播放,一时声名鹊起。
20世纪50年代的
广州,是广东
粤剧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到处都有粤剧团。叶丹青在全市大赛之中一鸣惊人后,立刻有曲艺界的朋友来拉他进入剧团。在征求母亲的同意之后,叶丹青开始参加
粤剧团的演出。虽然是半路出家当
粤剧演员,但是叶丹青扮相俊美,声腔动情,一出道就是正印小生,在经过短期的磨练之后,他很快就成了戏班挑大梁的
文武生。
叶丹青参加过不少剧团,其中有新丰
粤剧团、廉江粤剧团、郁南粤剧团。其最风光之时,是在郁南
粤剧团的时候,这个剧团经常在
肇庆、
广西梧州演出,当时叶丹青的《柳毅传书》最为有名,在这出戏中,他将
罗家宝的“虾腔”学得惟妙惟肖,因此当地人都称他为“西江
罗家宝”。
中年丹青
演绎“孙秀才”,红遍港澳岭南
叶丹青自小痴爱
粤剧,从艺几十年,演出了大批经典剧目,更被人称为“西江罗家宝”。
文革之后,很多剧团都重新恢复正常演出,
广州地区一共有6大剧团来找叶丹青,他最终来到了郊区
羊城粤剧团。
“当时郊区的
文化部门负责人最有诚意,我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过来
羊城粤剧团。当时
羊城粤剧团高手如云,扮相好、唱腔好的大有人在。我过来之前,有朋友警告我,因为怕我在
羊城粤剧团呆不下去。但是我认为,一个剧团有高手,证明这个剧团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坚决过来了。”
很快,叶丹青在
羊城粤剧团演出了一批剧目,并成为该团的台柱,迎来了羊城粤剧团的鼎盛高峰期。不过20世纪90年代,由于受各种现代文化娱乐方式的冲击,盛极一时的
粤剧逐渐冷落。为了给
粤剧注入新的生命力,当时
广东电视台拍摄了40集粤剧电视连续剧《孙秀才传奇》。这部诙谐的电视剧保留了很多
粤剧元素,叶丹青在片中演绎孙秀才一角,通过电视传播,迅速受到人们的追捧。
“孙秀才是一个读死书的‘酸秀才’,虽然他一心要向圣贤学习,但是由于生搬硬套,生活之中到处碰壁,是一个可怜可笑的迂腐人物,他的碰壁经历给了现实生活人们很多启示。在演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借鉴了很多经典人物形象,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此外还有
粤剧舞台的一些老书生。由于是
粤剧电视,因此演这个人物的时候,不能有太多粤剧舞台的夸张,又不能照搬现实生活而丢掉粤剧的特点,要顾及、权衡很多方面的东西才能演得好。”
《孙秀才传奇》播出之后,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叶丹青拥有大批的“粉丝”。“当时上公交车,经常有人要我签名。不管走到哪里,人们一看到,都叫‘孙秀才来了’!有一次骑车跟人相撞,肇事者要逃走,却被大批的群众‘粉丝’揪住了……”提及孙秀才一角带来的影响,叶丹青嘴角微微带着笑容。
据说当时有一位大老板曾经怂恿叶丹青去
西关地区开一家“孙秀才酒家”,声称“保管满座!”借助现代传媒,“孙秀才”在
美国旧金山、
洛杉矶、
澳门、
香港等地也都有大批的“粉丝”。
梨园佳话
真枪实弹上阵,剧中作画吹箫
戏曲舞台上关于生活百态的演出,一般是通过虚拟的方式,比如表现写字画画,通常在纸前作挥写的动作就可以了,但是叶丹青为了演出效果,充分发挥其多才多艺的才华,经常是“真枪实弹”上舞台,这在
粤剧界也传为佳话。
在演出《唐伯虎点秋香》的时候,为了表现唐伯虎的才气,在“画观音”这一场之中,叶丹青在舞台上现场挥毫,在短短的一段《柳摇金》音乐声中,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观音跃然纸上。而在《劫难情侣》之中,剧中的将军用横箫吹奏《泣残红》用以鼓舞士气,而后用秦琴弹唱《悲歌行》,用歌声劝勉国人杀敌报国,其时两厢乐队静寂,当听众听出音乐来自叶丹青手中的乐器时,台下掌声雷动。
从艺回顾
如果时光倒流,一定演得更好
回顾五十多年来的舞台生活,叶丹青异常谦虚,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演员在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而已。对于演绎出名动岭南乃至海外的角色孙秀才,叶丹青认为还不满足:“以前的技术比较落后,拍摄之后没能去修改它,任由它在电视上播放出来。要是有现在的技术,看到不行的一些镜头,还可以修改呢。”叶丹青认为,要是时光可以倒流,他肯定会演得更好。
评论
叶丹青未做过“出就出先,企就企两边”的龙套,一出山他就做正印
文武生,这在
梨园界是很少见的。同时,叶丹青的戏德在
梨园界也是有口皆碑,当时为了培养后辈,他把自己正在主演的角色让徒弟姚志强来试演,自己退身幕后拉音乐“头架”,这在戏行里也是绝无仅有的事。
六奇人生
人说叶丹青有六奇。他20多岁才投身专业剧团演戏,却能迅速成名扎起,此一奇也。甫进剧团即担正印小生,旋踵转为
文武生,他毋须像大多数学戏之人从“手下”做起,由“拉扯”再到“二、三步针”,一步一步积累经验升上去,他的平步青云是二奇也。叶丹青擅长唱功,为他招徕观众的一出《柳毅传书》,使他以“西江
罗家宝”的赞誉扬名。其实他的演唱兼融
罗家宝的“虾腔”和
陈笑风的“风腔”,唱〔二簧〕时以“虾腔”为主,唱〔梆子〕则以“风腔”作基础,再结合自己的演唱特点,融汇于一身,深得观众的欢迎。他能集两大流派唱腔于一炉,此第三奇也。他演生旦戏颇有心得,《柳毅传书》、《
梁山伯与祝英台》、《裴度还带》、《唐伯虎点秋香》、《鬼索》等剧目是他的首本名戏,晚年更在电视连续剧《孙秀才传奇》中成功地塑造了孙秀才这个艺术形象,一时
羊城街头巷尾都说孙秀才,使他无论在表演艺术上,抑或名声影响力,都攀达到人生的艺术高峰,他是在舞台和电视同时取得成功的艺人,此四奇也。叶丹青演《唐伯虎点秋香》一剧时,为了更深刻更形象地展现唐伯虎这个风流才子,他在“画观音”一折戏里即席挥毫,在短短一段“柳摇金”小曲中,边唱边画,小曲唱罢,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观音就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了,令人叹为观止。如果说他画画有如他的名字“丹青”一样,得益于家学相传的话,那么在《劫难情侣》这个戏饰演武将陈有信,大打南派“藤牌枪”,在舞台上不用音乐伴奏,自己吹起箫来,表现剧中人激励士气,后又拿着二胡且拉且唱,如此多才多艺,谁人能及?此五奇也。叶丹青不单自己了得,更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女儿和一个弟子。他爱女
叶幼琪是著名的“星腔”(小明星)唱家,获奖无数,享有“跨世纪之星”美誉,涉足舞台,排演了《小明星》、《周璇》等粤曲舞台剧,大有青出于蓝之势;著名
文武生、戏剧梅花奖得主姚志强,一级演员,在舞台上威风八面、文武双全,是叶丹青的徒弟,如此盛誉,这般成绩,竟集于一门,此六奇也。
著名曲目
《唐伯虎点秋香》
《鬼索》
电视连续剧《孙秀才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