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长安六十里之外的一个山村,有一家人家,主人姓史,名逸如,曾在开元二十二年中过进士,却不愿在朝为官,未到中年,便回乡
隐居,乡人敬他是个饱学君子,一早来给他拜年。
“呜哇,呜哇!”房内传出小儿的啼声,与噼噼啪啪的“爆竿”声闹成一片,(按:唐人风俗,
元旦以真竹着火爆之,称为
爆竿。与后来的“爆仗”不同。来鸽早春诗:“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即咏此也。),史逸如脸上掠过一丝笑意,想道:“要说有喜,那就是从今天起,多添了一个婴孩,家中可以热闹一些了。”
史逸如忽道:“让我和段大哥说几句话!”安禄山道:“好,你劝他投降,我敬重你是个读书人,决不为难你,你愿做官便有官做,你不愿做官,我便立即放你,让你家人团圆。段珪璋是我的老朋友,他虽然对我不敬,我也会饶恕他的,你可以不必为你的朋友担心。”
史逸如听
安禄山提起他的家人,面上一阵青一阵红,又是悲愤又是伤心,他嘴唇颤动了几下,忽地双眉一竖,心意立决朗声说道:“段大哥,与其留我报仇,不如留你报仇!为了免得你被人要挟,我先走一步了!”陡然间向后一撞,
薛嵩那柄长剑正对着他的后心,做梦也想不到他会
借剑自杀,要缩手已来不及,史逸如这一撞用尽了浑身气力,那柄长剑从他的后心透过了前心。
武侠小说因“
武”而产生,因“武”而存在。但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创作观念中,“武”是存在形式,“
侠”才是内核,“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在梁羽生看来,“侠”有很多不同定义,通常意义上主张的
为国为民固然是
侠之大者,而
孔子说“
言必信,行必果”也是侠,
司马迁所说“诺必诚”也是侠……他还提出了一点,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就是侠义行为。在梁羽生的书里,“侠”是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武”,一个人可以完全没有武功,但却不能没有侠义。
比如,他在《大唐游侠传》里,创作了一对完全不懂武功却侠气傲然的夫妇。史逸如,大唐进士、隐士;史夫人,大家闺秀。两人都
手无缚鸡之力,遑论武功。但在国家危亡与个人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史逸如选择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在他身后,史夫人策划了让
安禄山自取灭亡的大计,计成后欣然赴死。这两个毫无武功的人的作为,足以让许多武功高手、
江湖豪杰汗颜无地,也充分体现了梁羽生武是手段、侠是精神是目的的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