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贝霖(画作上的署名,不知其中文名字,此名根据英文名Spoilum音译,也有人译成斯波义隆),清代广州油画家。他被称为“第一个凭西方传统画像而获得名声的广东艺术家”、“中国最早的油画家”。他活跃于1774年~1810年左右,作品收藏在当今世界不少收藏机构和个人手里。他学习了欧洲的倒玻璃绘画技术,将欧洲雕刻的镜像复制到玻璃板的背面,并专注于在西方风景前摆姿势的欧洲人肖像。Spoilum 具有非凡的才能和多才多艺。他还创作了一些最著名的中国洪商画作Eshing 和 Puan Kee Qua。
艺术流派
他是清代由玻璃油画向布面油画的重要代表性油画家。
生平经历
据现有资料可以得知,史贝霖一开始是由于在玻璃上绘制油画肖像而崭露头角的。早在1768年,当时许多优秀的画家在广州绘制玻璃画,史贝霖当是其中一员。署名为“史贝霖”的最早一幅玻璃肖像画作于1774年10月的广州。委托史贝霖作此画的是英国船长托马斯·弗瑞(Thomas·Fry)。史贝霖的布面油画肖像最早见于1786年12月1日,对象是一名身份不明的英国人。史贝霖的艺术生涯可以上溯至1760年代晚期。
作品集
《李察·惠特兰船长与夫人伊丽莎白像》是史贝霖的代表作之一。画中人是成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塞伦市的东印度海事学会首任主席及夫人。惠特兰船长于1800年至1805年远航至广州。返程后,他向海事学会捐赠了不少从广州带回去的私人收藏,其中的夫人像,是由史贝霖按象牙袖珍画像放大绘制而成,并非写生,因为船长的夫人压根没到过中国。与惠特兰船长同期远航广州的另一位船长托马斯·沃德,也在1890年把一件由史贝霖创作的《广州丝绸商人义盛》的肖像画捐赠给了海事学会。他的西方商人肖像,往往坐着两三个小时就完成了,每幅能卖10美元左右,生意十分兴隆。
约创作于1807年的《广州商馆区一角》是史贝霖的名世之作。商馆区在广州的十三行街,全是欧式建筑。研究者陈滢认为,这件作品堪称中国早期油画的珍品,体现了在清代嘉庆年间广州画家对西式写实绘画表现手法的把握,比如准确的空间透视,精细的建筑结构,扎实的素描功力,大片对比的色彩,户外的光线与空气的感觉等。
他的作品还有《广州丝绸商人义盛》《行商潘有度像》《华人缙绅》《广州商馆区一角》《广州法庭内景》。根据美国画家约翰·特鲁布尔所绘油画的彩色铜版画复制过《乔治·华盛顿》。
评价
史贝霖被一些学者称为“第一个凭西方传统画像而获得名声的广东艺术家”、“中国最早的油画家”。
约翰·米雷斯(John·Meares)《1788至1789年从中国到美国西北海岸航行记》:(史贝霖)是一位优秀的中国画家,或许是这个庞大帝国在这一领域上仅有的一个。
美国马萨诸塞人瑞尔夫·哈斯堪:他是多么擅长此门肖像画艺术!
大洋网-广州日报:史贝霖的油画并不强调笔触对形体的塑造,但对人物的五官,特别是眼睛的描写十分着力,使每幅肖像都有种特别的神采。看起来,他的作品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写真画的某些特点,又向着有立体效果的西方写实绘画过渡。
美术学教授
胡光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
孙恩乐:史贝霖的意义,就在于他绘制的众多肖像画广泛赢得了西方订画者的认可。史贝霖的意义并不只表现在玻璃画上,他绘制有许多布面油画,是清代由玻璃油画转向布面油画的重要代表性油画家。这意味着中国清代南方架上绘画的真正崛起,大大加速了广州油画发展兴旺的历史进程,也加快了西方绘画东渐中国的速度,为19世纪广州架上绘画及其画家群的出现,起到了先行铺垫的作用。。
学者们称史贝霖的画风为“新古典派冷静、线条性的方法”。他时常把“人物置于一个清淡的背景之前,光洁明净,有轻微但是明确的阴影。其结构稳重,笔法精细,有一种冷静、理性的气度”。如创作年代不详的《华人缙绅》,人物面部轮廓清晰,目光深邃含蓄,嘴角露出淡淡的微笑。人物的长袍、官帽、朝珠等都被描绘得很细致。
人物争议
中外学者对于史贝霖及活跃于广州的19世纪30至50年代的肖像画家
关乔昌的关系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二人是祖孙关系,有人则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还有一些人认为,“史贝霖”一名可能是西方人对其本名“关作霖”半戏谑式的谐音音译。关作霖活跃的年代与史贝霖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