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纳沙
2017年第9号台风
台风纳沙(英语:Typhoon Nesat,中国台湾译名:尼莎,国际编号:1709,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1W,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Gorio)为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9个被命名的风暴。“纳沙”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为渔夫。本次为“纳沙”一名第三次使用。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中国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其中,“纳沙”一名由柬埔寨提供,意为渔夫。本次为“纳沙”一名第三次使用。
发展过程
2017年7月21日,一个低压区在帕劳附近海面上生成。当日8时许,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热带扰动编号99W。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未来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直接评为“MEDIUM”(中)。
7月25日14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当日17时30分许,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表示,系统已经在其责任范围内发展为热带低压,对其发出一号风暴信号,并给予其当地名称“Gorio”。当日19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未来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升为“HIGH”(高),并同步发出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当日20时许,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GW)。当日23时许,中央气象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于随后发出预报。此时,受惠于良好的发展条件,系统开始迅速整合自身结构,步入发展正轨。
7月26日8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其热带气旋正式编号11W。当日11时许,视其对流持续爆发,螺旋性良好,形态有所改善,核心云区进一步巩固,发展前景优越,中央气象台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日本气象厅亦于随后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1709,并将其命名为“纳沙”。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和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分别于当日12时30分和14时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
获得各机构升格之时,由于副热带高压脊维持强势,“纳沙”以每小时15~20千米的速度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被高海温等有利因素与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以及辐合稍有欠缺等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云系呈现明显不对称,低层环流中心(LLCC)裸露,尤以东北侧为甚,核心区边缘还短暂地发展出中心冷云盖(CCC),强度稳步上升。
7月27日8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中央气象台亦于3小时后跟随升格。此后,得益于所处环境的改善与自身结构的不断整合,其形态出现明显好转。
7月28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一级台风,日本气象厅亦将其升格为台风。当日17时许,中央气象台亦将其升格为台风。当日20时许,中央气象台率先将位于南海北部的热带低压升格为热带风暴(即后来的台风海棠,升格时暂未获得国际命名),之后二者开始产生藤原效应,以逆时针方向互旋。
7月29日5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提升至40米/秒,为初报数据的强度峰值。当日14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二级台风。当日下午,由于所处环境的显著改善,“纳沙”迎来了近岸爆发,在台湾省东北部近海发展出一个清晰的风眼,强度达到其生命史上的巅峰。当日19时10分许,中国台湾省气象部门判定其于台湾省宜兰县苏澳地区登陆,中央气象台则判定其登陆时间为19时40分,登陆强度为台风级(40米/秒,960百帕)。登陆后,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其强度有所减弱,但由于其登陆角度与中央山脉基本垂直,且自身移动速度快,受到陆面摩擦的时间较短,因而其能量损耗较少,主体环流得以保持完好。当日20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降格为一级台风。当日22时30分许,其中心由新竹市附近出海,移入台湾海峡。
7月30日0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但稍后其形态却有所改善。当日3时许,视其主体环流完好,再度出现清晰、浑圆的风眼,气压亦有所下降,中央气象台重新将其升格为台风,随后其中心穿过平潭岛,于6时被中央气象台认定以台风级(33米/秒,975百帕)在福建省福清市沿海再次登陆。当日8时许,中央气象台和日本气象厅同时将其降格为强热带风暴。当日10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当日14时许,中央气象台进一步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日本气象厅亦将其降格为热带风暴。当日17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亦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当日20时许,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7月31日2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并认为其已逐渐消散。其残余环流最终并入当日登陆福建的“海棠”之中。
在事后发布的最佳路径中,中国气象局将把其升格为强热带风暴的时间提前3小时,日本气象厅、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把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的时间提前12小时。
台风特点
台风“纳沙”生成于菲律宾以东的高温海区,热力条件佳,发展时所经过的海域海温全部超过30摄氏度,甚至有大片在31摄氏度以上,有利于其增强。其亦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巅峰时近中心最大风力曾达到40米/秒,在福建沿海登陆时仍有33米/秒,是2017年登陆中国的第二强台风,仅次于台风天鸽。受其影响,台、闽两省均观测到16级的阵风,且强风均给登陆地及周边地区带来较大破坏,台湾省尤为严重。
台风“纳沙”所处的位置比与其同时在海上活动的台风奥鹿要偏西许多,有强盛的西南季风加持,且此时南海上又生成了一个热带扰动(即“海棠”前身),该热带扰动在西南季风的助推下源源不断地为“纳沙”输送水汽,致使其水汽格外充足,从而带来强降雨。受其影响,台、闽、浙多省都出现了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台湾屏东林边乡在2017年7月29日午后还出现了3小时超300毫米的猛烈降雨。
台风“纳沙”与“海棠”发生了明显的近距离双台风效应,其路径和强度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海棠”牵制。二者共存期间距离由大约950千米逐渐减小到大约650千米,路径呈现出明显的反时针旋转的特征,并创造了24小时内有两个台风登陆同一地点的气象纪录,双台风距离如此之近以及创造该纪录均为历史罕见。“纳沙”登陆福建后,本就位于“纳沙”南侧的“海棠”更得以在南海上“独享”西南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纳沙”水汽来源几乎被切断,快速减弱,最终被其吞并,成为了较弱台风吞并较强台风的案例,且二者在陆地上发生合并,亦均为历史罕见。也正是因为有了“海棠”,“纳沙”得以西行,避免了被“奥鹿”吞并的局面。
台风“纳沙”生命史初期,副热带高压破碎,海上有多个系统活动(比如其东侧的“奥鹿”),还有南亚高压存在,“纳沙”面临多方势力“拉扯”,路径、强度变数极大(中、美、日三国认为“纳沙”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持续增强,沿副热带高压西北行,影响中国东南沿海,最强可达强台风强度;欧洲数值却认为“纳沙”最强只是热带风暴强度,且会半路转向东北,被“奥鹿”吞并);中后期,“海棠”又生成,距离“纳沙”最近,与其相互作用,再加上当时仍在活跃的“奥鹿”,对其路径和强度影响更加明显,从而导致预报难度增加,路径预报误差加大。
台风“纳沙”登陆影响期间正值暑假,是外出旅游、休闲度假的高峰期,人员预警、转移避险、组织动员难度大。东海伏季休渔期将陆续结束,大批渔船整装待发,进一步加大了组织管理难度。
预报预警
中国
中央气象台于2017年7月27日18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7月28日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10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18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7月29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10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18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7月30日6时继续发布台风黄色预警,10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18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中国气象局于2017年7月28日8时30分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7月29日18时与水利部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同时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7月30日18时与水利部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同时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国家海洋局于2017年7月28日宣布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并发布风暴潮蓝色警报和海浪橙色警报。7月29日宣布启动海洋灾害二级应急响应。
国家海洋预报台于2017年7月29日发布风暴潮四级警报(蓝色)与海浪橙色警报。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2017年7月29日10时启动防汛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7年7月29日发布橙色预警信息。
农业部于2017年7月27日紧急部署台风“纳沙”防御工作,要求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农业部门切实做好台风防御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
中国台湾省气象部门于2017年7月28日上午对台风“纳沙”发出2017年年内首个海上台风警报,下午发布陆上台风警报。7月29日上午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和陆上台风警报及豪雨特报,下午对其与“海棠”同时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和陆上台风警报。
福建省气象台于2017年7月28日8时50分发布台风蓝色预警。7月29日6时40分发布台风黄色预警,17时55分发布台风橙色预警。7月30日2时12分发布台风红色预警。
福建省气象局于2017年7月28日9时30分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7月29日8时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20时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二级。
福建省海事局于2017年7月28日18时启动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7月29日16时进入二级应急响应状态。
浙江省气象局于2017年7月28日10时30分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7月29日17时30分将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
广东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办公室于2017年7月28日20时启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珠江防总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江西省气象局2017年7月29日9时30分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长江防总启动防汛防台风四级应急响应。
太湖防总启动防汛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菲律宾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务管理局于2017年7月25日17时30分对其发出一号风暴信号,并给予其当地名称“Gorio”。
台风影响
中国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7年8月4日9时统计,台风“纳沙”与“海棠”共造成北京、河北、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8省(直辖市)35市132个县(市、区)81.7万人受灾,19.1万人紧急转移安置,39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400余间房屋倒塌,64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55.8千公顷,其中绝收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7.6亿元。
具体灾情如下:
据北京市民政局报告,房山区26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近2400万元。
据河北省民政厅报告,唐山、秦皇岛、邢台等7市28个县(市、区)17.3万人受灾,39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500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22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
据福建省民政厅报告,福州、厦门、莆田等9市62个县(市、区)26.8万人受灾,18.6万人紧急转移安置,近100人需紧急生活救助;200余间房屋倒塌,29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8.8千公顷,其中绝收近7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
据江西省民政厅报告,南昌、景德镇、赣州等4市13个县(市、区)6.1万人受灾,7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2300余人需紧急生活救助;近300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7千公顷,其中绝收4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
据山东省民政厅报告,济南、枣庄、潍坊等7市15个县(市、区)11.9万人受灾;近100间房屋倒塌,8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6千公顷,其中绝收2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000余万元。
据河南省民政厅报告,开封、濮阳、商丘等4市8个县(市、区)10.8万人受灾,1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8.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据湖南省民政厅报告,株洲市荷塘区、益阳市南县、郴州市资兴市300余人受灾。
据广东省民政厅报告,潮州市潮安区、饶平县8.4万人受灾,1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8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600余万元。
中国事后向台风委员会提交的年度报告上的数据显示,台风“纳沙”与“海棠”共造成中国内地1人死亡,126.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8.3亿元。
受台风“纳沙”影响,台湾省宜兰、花莲、台东等地宣布停课停班。台北往返台东、花莲的航班2017年7月29日全日取消。由台湾本岛飞往各外岛的航班当日12时以后全部取消。此外,多趟飞往纽约、加拿大等地的航班也已取消。台湾公路部门宣布,29日预警封闭中横公路等道路。澎湖海上交通全线停航。
受台风“纳沙”主体和西南季风共同影响,2017年7月29日,台湾省多地出现强降雨,屏东县首当其冲,降水强度之大尤其罕见。当日下午,屏东县佳冬出现1小时181.5毫米,3小时超350毫米的极端短时强降雨,瞬间水淹过膝。至当日23时20分,佳冬的雨量高达惊人的606毫米。太平山日累计雨量已经超过250毫米。
此外,台风“纳沙”还给台湾省多地带来了强风。宜兰苏澳测得强风14级,宜兰也有13级,花莲测得12级阵风,彭佳屿及兰屿11级,基隆、成功及台北10级,苏澳瞬间最大阵风达16级。强风导致经营台北港到平潭航线的“丽娜轮”客轮15条缆绳断了12条,船头撞上停在隔壁码头的台军两艘军舰,其中内侧的“兰阳舰”舰尾、左舷舰身破裂进水,外侧的“淮阳舰”舰尾垂直壁凹陷变形,主甲板后段5根栏杆被折断。“丽娜轮”船身则破了一个长5米,宽3米的大洞。从2017年8月2日至9月30日,原定“丽娜轮”台北往返平潭的航班全部停航,为方便两岸旅客往来,“海峡号”于8月2日至8月28日期间增开每周三平潭往返台北航班,8月29日至9月30日期间增开每周二平潭往返台北航班。
台风“纳沙”刚登陆台湾省,“海棠”就紧随其后。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导致台湾省多地出现淹水,截至2017年7月31日上午已统计到280处,多集中在台南、屏东。二者亦造成全台66.2697万用户停电,截至当日多数已经复电,还剩2.6219万户待修,台湾省电力部门全力抢修。
双台风带来的强风豪雨给台湾省农牧渔业也造成严重影响。台湾农业主管部门公布,农林渔牧业产物及民间设施估计损失计2.3845亿元(新台币,下同),受损作物主要为香蕉,被害面积697公顷,损失金额3744万元。
据台湾省各县市农业受损分析显示,截至2017年7月31日16时,宜兰县损失1.2040亿元、占总损失的50%,屏东县损失6085万元、占26%,嘉义县损失1135万元、占5%。
其中,农作物被害面积3623公顷,损害程度22%,换算无收获面积803公顷。受损作物主要为香蕉、葱、番石榴、文旦柚及太空包香菇等。畜产损失估计1213万元,主要包括鸡、鸭及猪等。“渔产损失”估计1596万元,主要是赤鳍笛鲷、青斑及午仔鱼受损。“民间设施损失”估计474万元。
双台风还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根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资料,截至2017年7月31日11时,双台风造成131人受伤,1人失踪。受伤的(宜兰县52人,台北市54人,新北市3人,桃园市10人,台中市11人,新竹县1人)多为摔伤、掉落物砸伤、骑车摔伤等,其中失踪的1人,位在屏东县南州乡高速公路3号附近,当地消防局与派出所当日还在持续搜寻中。此外,台风“纳沙”还使花莲县发生两起车祸,1死6伤;另有1人死于跌落山谷。
受台风“纳沙”影响,2017年7月28日23时至次日11时,福建沿海地区有8个县市的15个站点风力已经达到13.9米/秒以上,4个县市的4个站点达到了17.2米/秒以上,其中惠安的大坠岛的最大风力已经达到了19.3米/秒。
从2017年7月29日白天开始到次日下午,福建部分地区出现强风雨,福建福州7月29日8时开始到次日17时出现222毫米的大暴雨,福建东北部沿海出现10~13级瞬时大风。风暴潮方面,截至7月29日下午,福建沿海已出现20厘米至70厘米的风暴增水。
台风“纳沙”在福建省福清市登陆后,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2017年7月30日8时47分,福建省气象台发布的台风预警信号由“红”转“橙”。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7月29日白天起福建沿海风力逐渐加大,截至次日7时,中部沿海风力已达9~11级,阵风12~15级,局部达到16级(以平潭澳前镇53.6米/秒最大);北部沿海风力8~10级,阵风11~12级;南部沿海风力6~7级,阵风8~9级。陆上大风则出现在中部沿海各县市,达9~13级。
同时,福建省中北部沿海部分地区也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2017年7月29日6时~次日6时,福建共有12个县市(区)47个乡镇累积雨量超过50毫米,1个县市(区)的2个乡镇超过100毫米,以霞浦柏洋乡126.3毫米为最大。
据福建省防汛办消息,受台风“纳沙”和“海棠”叠加影响,截至2017年7月29日17时,全省共转移人员67930人,其中海上人员32041人,陆上人员35889人。福建省海陆空交通受到台风影响严重,7月29日17时,福建沿海渡口渡船已全部停运停航,无动力船舶在抛锚后撤离船上人员;南铁7月30日停运旅客列车129列,变更始发车站旅客列车4列。截至7月29日20时,福州机场共有70个航班取消,7月29日夜间厦门航空泉州进港航班全部取消,7月30日厦门航空福州进出港航班部分取消。
台风“纳沙”登陆后,“海棠”又于2017年7月31日凌晨在同一地点登陆。受“纳沙”“海棠”两个台风先后登陆影响,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
据统计,2017年7月30日6时至次日6时,福建省共有64个县(市、区)降雨量超过50毫米,其中20个超过100毫米,最大为永泰县云山村172.4毫米,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华安县丰山镇83毫米,3小时最大降雨量为永泰县嵩口镇116.2毫米。
福建省气象台预计,2017年7月31日福建省大部地区仍有暴雨到大暴雨,中北部沿海局部特大暴雨,24小时雨量80~150毫米,局部超过250毫米。
福建省防汛办对外发布消息指出,截至2017年8月2日12时,全省共59个县20.8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34间,紧急转移27.33万人;农作物受灾26.73千公顷,成灾10.19千公顷,绝收2.19千公顷。
双台风还导致福建取消航班507个架次,列车停运139列,高速公路管制4处,国省公路干线阻断6处,公路客运停运4268班次,平潭跨海大桥关闭,对台客运航线、沿海渡口渡船全线停航。
供电通讯方面,10千伏线路跳闸727条,低压用户停电71.56万户,通讯中断268条次,线路受损12.9千米。
同时,停产工矿企业24个,损坏堤防11.63千米,损坏灌溉设施、护岸1426处,损坏水闸、塘坝、水文测站、机电井、机电泵站91座。
据统计,截至2017年8月2日12时,福建全省直接经济总损失9.66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2.50亿元。
福建省防汛办表示,2017年8月4日,受灾群众已得到妥善安置,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社会安定稳定,省委、省政府已组织全省干部群众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不过,“纳沙”带来强风雨之前,其外围云系令福建沿海出现了明显的大气光学现象。2017年7月29日傍晚,厦大白城附近海域出现了一道彩虹,直到天黑才消失,不少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
受台风“纳沙”影响,从2017年7月29日白天开始到次日下午,浙江部分地区出现强风雨,浙江温州7月29日8时开始到次日17时出现216毫米的大暴雨,浙江东南部沿海出现10~13级瞬时大风。
为防御双台风“纳沙”“海棠”,截至2017年7月30日18时,温州全市共转移各类人员94237人,主要是危房、山洪地质灾害和海塘外转移人员。
受台风影响,从2017年7月29日8时至次日10时,温州市面雨量为53.5毫米,其中苍南为79.2毫米,泰顺78.2毫米,文成69.0毫米,平阳69毫米。
截至2017年7月30日17时,温州全市面雨量81.8毫米,最大面雨量为鹿城区129.3毫米,其次为苍南县113.2毫米,最大点雨量为顺溪站214.5毫米,降雨量超过150毫米的测站有29个,1小时最大雨量为鹿城区东山里84.5毫米,3小时最大雨量为永嘉县朱涂151.0毫米。水库河网水位都在警戒水位以下。
温州市气象台在2017年7月30日7时10分,将温州市区暴雨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同日17时发布了台风紧急警报:受台风“纳沙”和“海棠”环流的共同影响,温州市仍有明显的风雨过程,7月30日傍晚到夜里仍有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特大暴雨,7月31日有中雨,局部暴雨。
截至2017年7月31日白天,泰顺、文成、苍南、平阳等地将防台风应急响应等级提升为二级,乐清市北部地区、瑞安市8个乡镇也已将防台风应急响应等级提升为二级。
在台风“纳沙”和“海棠”的共同影响下,韩江支流汀江和广东东部沿海的水位上升了1~2米,所幸未超过警戒水位。
受台风“纳沙”和热带风暴“海棠”的双重影响,2017年7月29日香港空气质量变差,天气闷热,多处录得超过摄氏36度。香港天文台发出“酷热天气警告”截至当日已超过一天,多名市民怀疑中暑不适,需送往医院治理。
此外,受台风“纳沙”影响,多班来往香港及台湾的航班取消。香港机场管理局表示,截至2017年7月29日17时30分,共22班来往香港及台湾航班取消,当中包括6班来往台北及6班来往台中航班。
菲律宾
台风“纳沙”(当地称“Gorio”)在菲律宾责任区期间并未经过菲律宾任何陆地,但其增强了西南季风,令吕宋大部分地区降下暴雨,使当地7339人受到影响,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给当地农业和基础设施带来了881.9万比索的经济损失。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5 18:53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发展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