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风暴古超(英语:Tropical Storm Guchol,台湾地区译名:谷超,国际编号:1717,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19W,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iko)为
2017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7个被命名的风暴。“古超”一名由
密克罗尼西亚提供,名字意义即姜黄,是一种香料的名称。
命名由来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该命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其中“古超”是密克罗尼西亚提供的10个名字之一,名字意义即姜黄,是一种香料的名称。
发展过程
2017年9月3日6时许,一个
热带扰动在菲律宾
吕宋岛以东的
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给予其扰动编号92W。当日18时30分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给予“LOW”的评级。
9月4日3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认定为热带低气压。当日9时许,日本气象厅对其发出烈风警报(GW),随后中央气象台将其认定为热带低压。当日10时30分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MEDIUM”。当日13时30分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在24小时内形成为热带气旋的机会提升为“HIGH”,并同步发出
热带气旋形成警报(TCFA)。此时该系统正位于
巴士海峡以东洋面,并逐渐向西偏北方向移动,穿过巴士海峡。
9月5日3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低压,并给予其正式编号19W。当日11时许,视其底层中心外露以及所在海域风切较强,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报(FW)。
9月6日5时许,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开始重新对其发布警报。当日9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1717,并将其命名为古超,随后中央气象台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香港天文台将其升格为热带低气压。此时“古超”改向北偏西方向移动,逐渐移入
台湾海峡;受到较强风切影响,“古超”底层中心外露,强度逐渐减弱。当日23时许,中央气象台将其降格为热带低压。
9月7日3时许,日本气象厅将其降格为热带低气压。当日5时许,视其对流明显减弱,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对其发出最后警报(FW)。当日18时许,香港天文台将其降格为低压区。当日20时,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9月8日,“古超”的残余在台湾海峡内逐渐向北偏东方向移动,与冷空气前锋合并。
台风特点
台风“古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南海近海生成,生成后直接影响台湾海峡、华南东部近海;二是云系结构不对称,台风中心和云系相分离,风眼不明显,初期移动路径和未来发展存在较大变数;三是生命周期短暂,但台风中心西南侧有强对流云团,降雨区域相对集中,华南沿海过程累积最大点雨量可达300毫米。四是影响区域重叠,8月下旬以来华南接连遭受
台风天鸽、
台风帕卡、
台风玛娃密集登陆影响,华南地区土壤含水量饱和,江河湖库水位偏高,台风古超又沿着相似路径袭来,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次生灾害。
预报预警
菲律宾
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于2017年9月4日23时发出一号风暴信号,随后古超逐步远离菲律宾当局责任范围,菲律宾大气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于7月6日11时解除一号风暴信号。
中国
中央部委
中央气象台:中央气象台于9月6日10时发布台风蓝色预警,9月7日6时解除台风蓝色预警。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于9月6日17时启动防汛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台湾
台湾“中央气象局”:台湾“中央气象局”于9月6日10时30分发布海上台风警报,9月7日2时30分解除海上台风警报。
广东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于9月6日15时启动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台风影响
为确保出海船舶安全,广东省通知要求在台湾浅滩、
巴士海峡、南海东北海域作业渔船于2017年9月5日18时前全部撤离或回港避风,作业和过往船只避开受台风“古超”影响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