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会谈是海峡两岸智库和民间组织2012年12月在台北举办的座谈会,旨在加强海峡两岸的认同。会期两天,很多知名人士在座谈会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会谈信息
2012年12月9-10日,由
两岸统合学会、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两岸暨区域统合研究中心、
台湾大学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21世纪基金会、台湾政治学会、台湾民主基金会、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协办的“台北会谈”在台北福华饭店举行座谈,会议以两岸“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为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12年12月10日,两岸统合学会举办“台北会谈”,邀请国台办副主任
孙亚夫、研究局局长黄文涛等大陆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官员及大陆相关智库学者专家与会。这是中共十八大后,国台办官员首次来访。孙亚夫这次以
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身分赴台,其他国台办官员也都以民间身分与会。
两岸统合学会原定2012年7月举行“台北会谈: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研讨会”,但因邀请名单多达十一位具有台办、解放军背景的官员,比例过重,未获“移民署”同意入境而喊停。
议程
10日下午会议以“两岸认同互信与两岸关系的发展”为子题,针对未来的两岸关系进行座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秘书长王键表示,两岸应续推进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暨两岸统合研究中心执行长黄清贤认为,台湾必需减少甚至消弭反认同的问题。
11日上午,会议以“从认同互信面谈如何深化两岸现有的发展趋势”为议题进行了交流,中国社科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主持会议并表示,从新闻看到,马英九对于两岸和平协议谈话,大的方面要先拿出一个方案,是对这个会议认同的回应,是一个好机会。与会大陆学者认为要巩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增加两岸和平发展的动力;台湾学者认为认同互信要有感性基础,两岸必须要有大共识,多层面的发展;并以两岸渐行渐远的民调,强调两岸发展不但要“和平发展”,还要“民主解决”。
11日下午,两岸学者参与的“台北会谈”经过连续两天开会圆满落幕。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暨欧盟与两岸统合研究中心执行长吴东野作总结报告时指出,将来谈到两岸加强认同互信可以多争取民意支持。
相关发言
2012年12月10日,由两岸统合学会举办的“台北会谈”在
台北福华饭店登场,下午第一场会谈主题是“两岸关系的机会与挑战”,分两组进行。
其中一组由
台湾退休大使
戴瑞明主持,引言人分别是上海国际问题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兼台港澳研究所执行所长
严安林、
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教授
蔡明彦,与谈人则有
中国评论通讯社常务副社长
周建闽、
中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廖坤荣。
严安林指出,
马英九当选与连任,以及
国民党的“国会”多数,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更加巩固,当前他认为是机会大于挑战,第一个机会是,台湾认同“
九二共识”的力量增加,现在是非常稳定的环境,虽然马英九的民调满意度不高,但正确的改革也是要付出代价的,马英九还是值得肯定的。
严安林说,第二的是大陆的发展,十八大召开确定“九二共识”为两岸关系指导重要思想之一,加上大陆是全球经济老二,可作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支撑。第三,过去四年两岸
三通实现,签署
ECFA与十八项协议,民众的认同拥护,两岸和平发展的成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打下的基础,是比较扎实的。
严安林说,两岸关系的挑战在于
民进党未放弃“台独”立场,他注意到
谢长廷的登陆,想要做调整,但谢长廷不代表民进党,还未成为主流。他认为,民进党“台独”立场在2014年七合一选举前难以调整。
严安林说,第二个挑战是,台湾社会对两岸是否进行政治协商有思考误区,包括经济挂帅的思维突出,但大陆认为政治与经济是难以分开的,没有政治互信,两岸其实很难签署协议的。另外的问题还有马英九内政优先思维,保持国民党执政地位;第三是怕被污名化,担心两岸政治谈判是亲中卖台,是统一谈判,但他认为,政治谈判不等于统一谈判;第四是政治议题很难,但是难不等于不去碰,台湾担心是不是大陆设的圈套,这是自我信心不足的表现。
严安林说,第三个挑战是客观存在的政治矛盾、结构性问题,例如政治互信、政治定位、军事互信,最近的
护照事件其实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却影响两岸关系的巩固深化,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他认为要去正视存在的这些问题,抓住机遇。
蔡明彦认为,两岸关系最根本的在于认同问题,要去正视认同落差,其中原因之一是这是冷战时代意识形态对抗的遗绪问题,台湾信心不足,害怕被吃掉。另外原因也包括两岸政治制度价值歧异以及不同世代历史机遇对价值选择的问题,大家不要怕敏感,要去正视它。
蔡明彦说,虽然两岸经贸交流热络,但相关民调显示,两岸敌我意识还在,大多数也选择维持现状,对政治议题也保留,未来两岸态度要正视,比较好处理的是化解敌我意识。这是官方可以去做的,政策可以弹性一点,可去累积良性互动经验,但价值观的问题则因为是历史问题,要互相尊重,大陆可多释多一点善意,累积良性互动的经验。
周建闽表示,在座很多两岸关系专家学者是《
中国评论》的作家,从过去到现在,在非常艰困的条件下,开辟一条新路、正确的思路、一套正确的政策,现在讨论机遇与挑战仍有重要意义。
周建闽说,现在两岸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间,国际方面范式改变,大陆现在认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长期过程,认为应分阶段解决,实现和平统一,
胡锦涛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和平发展与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是要双方来缔造的,两岸都是共同缔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台湾的民意与媒体应该来处理冷战思维的转换,大家应该来调整。
周建闽说,当前两岸关系的挑战包括,面对国际与两岸大趋势,台湾政党要转换思维,像是民进党认为大陆说要吃掉台湾,是蒙着眼睛来说话。而国民党想的是“亲美、友日、和中”,以及“不统、不独、不武”。对平潭实验区还是简单去否定,只要和平,不要发展与统一,思想深处对此还是有高度怀疑,两岸当局应从维持和平转向缔造和平。
周建闽也说,台湾经济不好,讲什么都是空的,执政党下台是可以被预期的,在野党又没有做好准备,政党轮替会发生动乱。他主张,两岸应该进行经济高层战略对话,提出确实可行的方案,让台湾经济发展有支柱产业,两岸有必要从顶层开始设计。
蔡英文不愿跟马英九与国民党谈,和平统一是最后目标,多少年不清楚,要看和平发展而定,所以现在要掌握和平发展期间的机会与处理挑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十八大政治报告涉台部分,字数很精练,大陆三十多年来的政策,基本内涵是延续、稳定的,具体内容则是随时势发展,有所创新,这次确实有很多新意,包括列出两岸政治协商、和平协议、军事互信机制,这是大陆清楚表明对两岸关系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思维,推进两岸政治关系的考量与部署,先经后政不是一刀切开的,经与政是相互并行向前推进的。
相关评价
国台办
2012年12月12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
范丽青回答记者提问时肯定“台北会谈”的意义,同时表示通过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前景。
就“台北会谈”有关问题进行回答时,范丽青肯定“台北会谈”的重要性,指出“台北会谈”学术研讨会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入巩固深化阶段的形势下,在台湾举办的较大规模的研讨会。
两岸学者首次围绕“强化认同互信、深化和平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研讨,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也表明了两岸关系正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两岸学者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认为双方应增进政治互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动力,为政治对话与协商创造条件。这些都具有积极意义。至于讨论中有共识,也有分歧,这是正常的,恰恰说明了两岸之间有必要不断地加强沟通和交流。我们支持和鼓励两岸学者继续为解决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不断凝聚共识,做出自己的贡献。
台湾媒体
台湾《
旺报》刊载投稿文章指出,在会谈中,不仅没有“炮火连连”的情况,还能够碰撞出 一些智慧的火花,显见两岸有理性地坐下来谈论政治问题已经逐渐成熟,这是可喜的现象,所以这次台北会谈可说是创造了“两岸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