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窑
宋代瓷窑
古龙窑是指古代用于用柴草、松枝烧制陶瓷的龙形土窑,根据中国现在还在使用的陶客古龙窑,可以清楚的看出,古龙窑用土和陶砖砌成。古龙窑最早始于战国时期,以形状像龙得名。古龙窑依山势砌筑成直焰式筒形穹状隧道,一般长约30 ~ 70米,高约1.6~2米,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沿窑长方向两孔间距约为80 ~ 100厘米 。从横断面来说,窑头最小,窑中部最大,窑尾又较小。
代表
具最新考证,国内目前仅存三座还在烧制陶瓷品的古龙窑,一处是福建莆田仙游的“陶客古龙窑”,一处是广东佛山石湾的“南风古灶”,另一处就是宜兴的“前墅古龙窑”。 三做古龙窑各有出处;
陶客古龙窑
陶客古龙窑在今福建仙游,也名仙游窑。窑址于1953年发现,遗留有青瓷、青白瓷及黑瓷标本,属宋代瓷窑。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明弘治《兴化府志》之卷十二:“近仙游县万善里潭边有青瓷窑,烧造器皿颇佳;…… 北洋澄林有瓷窑烧粗碗碟; 南洋濑溪有瓷窑烧酒缸花盆等器;景德里又有瓦窑专烧砖瓦,阖郡资以为用。”据此可知仙游窑烧瓷历史较长,明代中期窑场已有多处,分别烧制细瓷、粗瓷以至砖瓦等,但明代窑址迄今尚未发现。具考古推断,陶客古龙窑为元朝末期所建,所建地址在仙游县盖尾镇新窑村,这里村民为元朝蒙古大军后裔,元朝蒙古大军征战福建,从新疆,甘肃征召来的回族人军士和工匠。这里的人虽然自认是回民,但对回民信仰相当模糊,且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会手拉坯,做大缸,称为陶客,依据祖传手艺和祖传古龙窑,为瓷都德化培养了最早的陶瓷缸艺人。陶客古龙窑今过修缮,建成陶客古龙窑园林花盆工艺厂,另外又建了三条仿制龙窑,不过由于当地教育水平落后,至今发展缓慢。
南风古灶
南风灶窑址在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日用陶瓷三厂西南角镇岗上,窑体依山势向南伸展而紧靠东平河畔,因窑向正南,故称。是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始建,沿用400余年至今仍在使用的国内罕见的古龙窑。古时建窑习俗,凡新窑启用,需择吉日良时,传说该灶首窑点火之日,正是明正德间澜石黎涌状元伦文叙宗祠落成“入伙”之时,果然此后烧窑不仅十分顺畅,还时有“宝物”烧出,相传曾烧出一套完美无瑕的“八仙”,为世人所称颂,是故世代窑工遂将其原因与此吉日联系起来。
前墅古龙窑
古龙窑,位于今天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牛角山上,是迄今为止已有近千年历史的一座活窑,2006年6月,参加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暨陶艺展的国外陶瓷艺术家们,在观看完古龙窑点火烧窑后惊叹:“中华陶艺文化博大精深,举世无双!”
该窑创烧于明代,延烧至今,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造陶瓷的唯一一座古龙窑,被称为宜兴最后的活龙窑。据悉,国内目前仅存一座元代的陶客古龙窑,两座还在烧制陶瓷品的明代古窑,一处是广东佛山石湾的“南风古灶”,另一处就是宜兴的前墅古龙窑。
前墅古龙窑掩映在前墅村的村落里,周围都是普通人家。该龙窑利用自然山坡建成,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而上的巨大长龙。这座古旧的龙窑头北尾南,长约50米,窑身内壁以耐火砖砌成拱形,外壁敷以块石和太湖边上特有的白土,窑身左右设投柴孔(俗称鳞眼洞)42对,该洞是投放燃料和观察火焰温度的窗口。烧成温度紫砂在摄氏1150度左右,所谓千度成陶。西侧设装窑用的壶口(窑门)5个,是窑工进出取放陶制品的通道,窑身上方建有窑棚,花岗石柱,上覆以木质梁架及小板瓦。燃料主要为煤、松、竹枝等。窑工告诉我们,前墅龙窑是烧制紫砂器皿时间最长,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龙窑,现在主要烧制壶、盆、罐、瓮等一些粗陶日用品。这种呈32度斜坡的龙窑,它的烧制原理是可以让火自下而上自然升温,非常节能。窑尾还在烧着,窑头就可以出窑了,出空的窑位又放入新的泥坯,利用余热进行干燥加热。
在窑前的燃烧房,我们发现了一张奇特的木凳,只有三条腿,而且两长一短,前后腿长短之差正好和窑体倾斜吻合,使凳面呈水平状。据说三条腿是因为窑体两侧高低不平之处可以三点定面,保持稳定。从这个小小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窑工的智慧。
现状
今天,许多见多识广的中外陶艺专家对这座从明代保存至今的古代龙窑惊叹不已,一位日本陶艺专家带着膜拜的心情拍下了许多照片,他说,日本的备前蛇窑就有可能是从中国的龙窑演变而来。据说,在几十年前,宜兴还有30多座这样的龙窑,目前仅剩一座,如今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宜兴对前墅古龙窑进行重修,让古龙窑的炉火生生不息,让古老的陶艺制作留下“活标本”。
2006年,古龙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2 12:36
目录
概述
代表
陶客古龙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