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魔翼龙
古魔翼龙属下的一种动物
古魔翼龙属于翼手龙类,发现于巴西下白垩纪(阿普第阶)的桑塔那组地层。古魔翼龙的发现有助于了解翼龙类在地面行走时是采四足方式,还是二足方式。古魔翼龙与鸟掌翼龙血缘关系密切,属于鸟掌翼龙科的古魔翼龙亚科,该亚科包括了古魔翼龙与玩具翼龙(Ludodactylus)。
简介
古魔翼龙是种鱼食性动物,翼展长4到5米。它上颌前部有有小型、圆形冠饰。古魔翼龙是以巴西的Anhanguera镇为名,Anhanguera意为“古老的恶魔”。
古魔翼龙已有数个已承认种。桑塔纳古魔翼龙(A. santanae)与比氏古魔翼龙(A. blittersdorffi)发现于巴西桑塔那组地层,已发现数个零碎化石,包含头颅骨。A. cuvieri与A. fittoni起初被归类于翼手龙属,之后被归类于鸟掌翼龙,发现于英国年代稍晚的阿尔比阶。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发现了几个翼龙类化石碎片,可能被归类于古魔翼龙。另一著名种A. piscator已被重新归类于科罗拉多斯翼龙属(Veldmeijer, 2003)。
形态特征
冠饰
像是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宴会一般,古魔翼龙给自己戴上了不同的冠饰。在它们的脑袋后方,有一个比较小的头冠,看起来不是很明显;在上颌和下颌的前端,也分别有一个骨质的脊冠,从侧面看,就像是一个菱形的盒子。
牙齿
与小巧的身体相比,古魔翼龙的脑袋就显得非常大了。它们的嘴巴比较奇特,就像是由两个汤匙合在一起形成的,里面长满了向不同方向弯曲的尖牙。古魔翼龙以鱼类为食,它们的嘴巴很长,嘴里各部位的牙齿大小、方向不一。它们嘴部前端的牙齿较长、向外弯曲,嘴巴闭合时,前端的牙齿会露在外面,这有助于它们捕获水面下的游鱼。而古魔翼龙嘴巴后端的牙齿越往后越小、排列也越密集,这有助于它们吞下不断挣扎的鱼。在古魔翼龙捕食时,这些大小不一的尖牙就能够牢牢地咬住小鱼,不让小鱼溜掉。
内耳结构
2003年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古魔翼龙的内耳结构与人类的十分相似,能够帮助它们维持身体的平衡感。因此,它们不太需要用尾巴来保持平衡。
在对古魔翼龙的化石进行详细的分析时,研究人员发现古魔翼龙的内耳中有3个半规管。我们都知道,半规管有保持平衡的作用。古魔翼龙拥有了这样的内耳,就可以使自身在飞行的过程中处于平衡的状态,不至于横冲直撞。
种类
到目前为止,古魔翼龙已经有好几个种类了。根据不同的特征,人们发现并命名的古魔翼龙有比氏古魔翼龙、桑塔纳古魔翼龙、居氏古魔翼龙和菲顿古魔翼龙四种。
化石
古魔翼龙化石的发现对于人们研究翼龙的生活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巴西、英国等国家都发现了古魔翼龙化石。在巴西,人们在地质年代约1亿1200万年前的地层发现了古魔翼龙化石。而在英国,古魔翼龙化石则被发现于地质年代约9400万年前的地层。古魔翼龙拥有典型的食鱼喙,里面长有咬合的牙齿。它的颅骨大约有50厘米长。与其他的翼手龙亚目动物一样,古魔翼龙的脊柱形状也非常特别,其中最大的椎骨位于颈部,而后逐渐减小,在粗短的尾巴处达到最小。相比之下,大部分陆生爬行动物的最大椎骨都位于身体的中心部分,以承担身体的大部分重量。而翼手龙亚目动物则需要超大号的颈椎骨以支撑起它们特大号的头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8 13:51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