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谢国
诸侯国名称
古谢国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个小诸侯国名称。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氏,传说轩辕黄帝敕建任国,并将任国赐予少子禺阳,禺阳以此赐姓任。任国又分任十小车(诸侯国),谢国是任国境内的一个小诸侯国。
兴衰史
相传夏禹王也曾于此设部治水,疏通涧河(古时称谢水)、十里河造福万民。后人在涧河岸边禹王扎营地(今杨湾村境内)建庙纪念,今膜拜者仍络绎不绝。
古谢国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在诸侯国中属于弱小国家,因其比较弱小,周宣王派伯虎等大臣灭掉了谢国,并在谢国的旧土上建造了谢邑,作为南申国的新首都。
公元前688年,楚王发动兵马灭掉了南申国
历史传说
古谢国人口散亡,不见记载
宋朝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谢国,源于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三代之际微不见,至《诗》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散亡,以国名为氏。”黄帝之后的谢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史集记载不多。(三代之际微不见)。
黄帝二十五子的传说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所以“黄帝二十五子”是黄帝政权有二十五个政治联盟,这些联盟既有与黄帝有血缘关系部族,也有归顺的部族,它们服从黄帝政权领导,因此是政治上称谓。
记载
古谢国之黄帝血统的存疑
《氏族典》云:“黄帝轩辕氏, 姓姬又姓公孙,元妃西陵氏, 生三子:昌意玄嚣、龙苗;次妃方雷氏生二子:休、清;三妃彤鱼氏,生二子:挥、夷鼓;四妃嫫母,生二子:苍林、禺阳;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 共二十五人别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厘、佶、儇、依及青阳、夷彭为二纪也其十三人皆姬姓。”
《氏族典》是皇家组织编制的一本家谱典籍,其目的是为巩固统治阶级政权服务的,因此,编者绞尽脑汁,既要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又要尊重《史记》中记载,以及《帝王世纪》民间记述,于是,以这两本书籍,做为基本理论依据,进行扩展与移接,编出一本完全吻合“黄帝二十五子”之说的谱系,民间家谱,有不少地方以《氏族典》为理论依据,进行修撰。
遗址
古谢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金华乡。金华乃历史古镇,源远流长。这里原系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食邑。公主“美风仪,有志节……以谨肃闻。”(《隋书.南阳公主传》)当地居民以其洁自身好,不与乃父同流合污,褒奖其为金花公主,立祠纪念,此地遂为金花。“花”、“华”同义,民国初年金花镇改为金华镇,曾繁华一时。辖区内东谢营村是周宣王之大舅申伯公封谢故地,为古谢国遗址,全世界谢姓发祥地,有多种谢邑文物发掘,大批海内外谢姓人士纷纷回归故里寻根谒祖。
纪念活动
2O04年东谢营村村民委员会和金华乡政府、宛城区政府共同承办了“全球谢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恳亲大会暨经贸洽谈会”,大大提高了金华乡的知名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10 11:55
目录
概述
兴衰史
历史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