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荥冶铁遗址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荥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荥阳故城西门外,是一处兴盛于西汉中叶至东汉早期的冶铁遗存,1965年发现并试掘。
历史沿革
1965年,修郑州至古荥的公路时古荥冶铁遗址被发现,同年进行试掘。
1966年,古荥冶铁遗址再次试掘。
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在古荥冶铁遗址冶炼区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
1986年6月1日至9月20日,建成面积735平方米的冶铁遗址保护房展览大厅。
1986年10月17日上午,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正式向游人开放。
遗址特点
古荥冶铁遗址初步探明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300多米,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发现两座规模较大的炼铁高炉残迹,东西并列,相隔14.5米,炉基深3米,用加进木炭的耐火土夯筑而成。炉缸为椭圆形,面积8.5平方米,炉壁厚1米。在炉前发现大小不等的11块积铁,其中一块重约23吨,一侧有2米多高的柱瘤。炉前有宽敞的工作面。冶炼区东部和南部是堆放炉渣的土坑,炉渣堆积厚6米以上。围绕炼炉,有矿石加工场、高架、水井、水池、船形坑等设施以及鼓风管残片。遗迹的分布,显示出以炼炉为中心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冶炼系统。
古荥冶铁遗址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汉代冶铁遗址,在中国乃至世界冶金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夯筑技术的使用使得炼铁炉既结实又耐高温,椭圆形的炉缸克服了风力吹不到中心的难题,是当时最先进的炼铁设备。出土铁器通过金相检测,其中,球墨铸铁技术领先西方1800多年,标志着中国冶铁铸造技术居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
文物遗存
古荥冶铁遗址出士有耐火砖和铸造铁范用的陶模以及大量铁器:计有犁、犁铧、铲、锄、凹形臿、镬、双齿镬等农具206件,其中10件有“河一”铭文,说明这里是汉代官营河南郡的第一冶铸作坊。锛、凿、锤等手工工具5件,六角轴承和齿轮9件,矛4件。此外还有一些圆铁夯、釜底、削、灯盘、钉、圈、钩等各种铁器。遗址中还出土有一些梯形钢板,板长19厘米,宽7~9厘米,厚0.4厘米。是用生铁铸成后,经过退火,脱碳成钢,作为进一步铸造之用。此外,还出有陶器、五铢钱、石器、予热鼓风管等遗物。
历史文化
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博物馆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成立于1984年7月,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座冶铁遗址类博物馆。集收藏、保护、科研、教育、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单位,负责管理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1处世界文化遗产;汉代冶铁遗址、荥阳故城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信墓及碑刻、荥泽县城隍庙2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荥泽影剧院等古荥地区其他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和宣传展示等工作。
1986年10月23日,“金属早期生产及应用第二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在郑州召开,世界近百名专家学者来到古荥冶铁遗址参观,与中国的专家学者一起,考察和研究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的冶炼技术、遗址规模。随后,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作出了古荥汉代冶铁遗址是世界文化之宝的评价。
文物价值
古荥冶铁遗址发掘材料证明它是官营的冶铸联合作坊,对研究中国冶金史具有重大意义。
文物保护
1985年底,郑州市文化局宣布成立郑州市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保护管理所(隶属郑州市博物馆)。
2001年6月25日,古荥冶铁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2日,古荥冶铁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位置信息
古荥冶铁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荥阳故城西门外。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共交通271路至古荥站下车,步行130米后可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4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