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歌
汉代乐府诗作
《古歌》是汉乐府中的古辞,是一首游子思乡诗。此诗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以景与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尤其是最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全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句法参差,错落有致,中心明确,感情充沛,具有比较强的感染力。
作品原文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⑴。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⑵,树木何修修⑶!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⑷。
心思不能言⑸,肠中车轮转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萧萧:寒风之声。
⑵胡地:古代胡人居北方塞外大漠。飙(biāo)风:暴风,狂风。
⑶修修:鸟尾干枯不润泽貌,一说光秃貌。
⑷缓:宽松,表示身体消瘦。
⑸思:悲。
⑹“肠中”句:喻内心极为痛苦。
白话译文
凄厉的秋风冷飕飕,征人忧愁袭心头。出去销愁还是愁,回来仍然愁加愁。
愁的岂是我一个?满座谁个不忧愁!我那个愁呀剪不断,真真叫我白了头!
胡地经常刮狂风,树木叶落光溜溜。
离家一天更比一天远,腰身一天更比一天瘦。
心里的乡愁没法说出口,揪心的痛苦叫我咋忍受!
创作背景
《古歌》当为“胡地”戍卒的思乡怀归之作。东汉曾多次对羌人用兵,战争均延续十数年之久。朝廷之将贪功而无能,至使离乡征戍之卒“进不得力战,退不得温饱”,大批丧生于“胡地”、边境。这正是《古歌》之类思乡之作产生的背景。还有人认为它所抒写的是“游子天涯之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古歌》“愁”字当头,贯彻始终,音节急促,情调深沉,把一个离乡背井、远征胡地的游子忧伤心声,刻画得淋漓尽致。劈头一句,就用萧萧秋风的凄凉景象,烘托出一个令人忧伤的氛围——一个苍莽悲凉的秋日,一场郁郁无欢的怅饮,本已令人愁闷难耐。何况还有那吹不尽的秋风,老是在帐外“萧萧”地响,更教人愁杀。“秋风萧萧愁杀人”,这一句突发的啸叹,正将主人公心头的万缕愁绪,化作烈烈秋风,“苍茫而来”,立时令人生出一种“不可遏抑”的困扰之感。“出亦愁,入亦愁”,则以细节刻画,抒写愁苦中人的坐立不安。不禁使人感到,那困扰着主人公的忧愁,竟怎样难以趋避、无可摆脱。受这困扰的,不止主人公一人:“座中何人谁不怀忧?”既称“何人”,又加“谁不”,这双重反问告诉人们:那忧愁正如病魔一样,已侵袭到所有在座者的心腑。使主人公所对无非忧者、所闻无非愁叹——这样的日子,真能耗蚀人的青春,加速衰老之期的到来。难怪主人公要发出“令我白头”的幽幽哀叹了。
以上一节,一味写“愁”,使人来不及细想,先就浸染上了那摆脱不开的忧愁。读者不免会产生诗中主人公是谁、他究竟为什么如此忧愁等问题。第二节诗,正为读者解开了疑团:“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点出这是塞外胡人居处之地。联系下文“离家日趋远”一句,可知主人公是远离家乡、出塞戍守的士卒。对于初到塞外的人来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的异域风光,实在是新鲜而奇妙的。但作为戍卒而久居边地,看惯了浩瀚的黄沙,见不到几多绿意。秋冬之际,唯有呼啸的飚风,时时摇撼着稀疏的高树。那滋味可就大不好受了。它们所能勾起的,只能是千重忧虑、万里思情。这就显示出:主人公之所以“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之人之所以“谁不怀忧”,那都是心揣着有家难归的万里离思的缘故。在这样的断肠人眼中,无论是“飚风”,无论是“修树”,触目间全都化成了一片愁雾。故此二句看似写景,实亦写愁,正与上文“秋风萧萧愁杀人”相应,将满腹的忧愁“外化”了。
如果说,忧愁可以催人衰老,它首先带给人们的,则是憔悴和消瘦。“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诗中的主人公,正因为飘泊异乡、离家日远,被愁思消磨得茕茕骨立了。但诗人却不肯明言,而是巧妙地运用“衣带”之“日缓”,以反衬主人公身躯的日见消瘦,写得含蕴不露而哀情深长。一位形销骨立的戍卒,就这样独伫于塞外荒漠,默默无语地遥望着万里乡关:“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他不是无语可说,而是心中塞满了愁思,纵然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要描述这样一种痛苦之状,笔墨是难以胜任的。但人们在极度痛苦之中,想象力就往往特别活跃,笔底口中便常常跳出奇语。《卫风·河广》的主人公,在眺望黄河彼岸的故国时,思归心切,就唱出了“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奇句。而这首歌的主人公,为抒写胸中难以排遣的痛苦,竟想出了“肠中车轮转”这一奇喻。用滚滚车轮在肠中的转动,写主人公无可言传的曲曲愁思,真是形象得教人吃惊。也正因为如此,戍卒那离家万里的痛苦怀思,才以更强的力度震荡了读者的心弦,使人不能不为之悚然动容。
这首歌熔抒情、写景于一炉,在“秋风萧萧”中抒写困扰戍卒的愁思;又将它融于异乡的修树、荒漠的飚风之中,变得更加蓬勃、纷扬;最后忽设奇喻,将其化为辘辘车轮,在肠中滚转不已。如此形象的情感抒写,显示出汉乐府民歌在抒情艺术上已有长足的进步。在汉代,恐怕只有“长于抒情”的《古诗十九首》能够与它比美。
名家点评
明代钟惺古诗归》卷五:此歌态生于情,情生于调,微吟自知之,其故难言。
明末清初朱嘉征《乐府广序》卷十三:《古歌》歌“秋风”。正人去国之思也。昔钟仪楚奏,庄舄越吟,君子谓其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此歌宜为怨雅。
清代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一:通首言旅愁。首句特以愁字起。夫出入皆愁,而座中皆怀忧之客人,将往何处消得这许多愁哉!其白头宜也。因念故乡之风未必不似此地,而树木何其修修,则不似此地之萧萧也。趋,进而不已也。缓,宽也。带宽则身瘦削矣,愁,故也。不能言愁,思也,如轮转,愁肠也。不曾远别离者,不知此也。
清代沈德潜古诗源》卷三:苍莽而来,飘风急雨,不可遏抑。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六:此作客胡地思归之诗。前六,就秋风引入愁思,亦是逆起,而用笔有惊飙骤至之势。首句是纲。出愁、入愁,顶“愁”中说;再用“座中”二句推开作陪,然后折出“令我白头”来。一气直下,句句顿挫,妙绝。后六,点明胡地久淹,愁心莫诉。“飙风”“树木”,照应起处。带缓而肠终转,是所以白头之故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7:4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