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位于
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门外,
海河西岸。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
历史沿革
古文化街历史文化街区是天津城市发祥地之一,代表了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元代海运兴盛,元泰定三年(1326年),下令“作天妃宫于海津镇”,即人们指的天后宫。
天妃宫建成后,南来北往的渔翁船夫纷纷前来祈求平安,船只在此聚集,商品在此交换,人民在此生息繁衍,三岔河口地区也正是因此成为天津最早的居民聚落点,并逐渐形成宫南、宫北集市,发展成为宫南、宫北大街。街区中保留的天后宫、玉皇阁等历史风貌建筑和传统城市肌理是天津城市发展史的重要物质实证,是天津因河而生、因河而兴的有力证明,其中所记录的空间信息为研究天津城市空间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文化街经过两次重修改造。
1986年元旦,建成开业。
方位布局
综述
天津古文化街别名宫南、宫北大街,北起通北路,南至水阁大街,西起东马路,东至张自忠路,两端有巨型仿古牌楼,总长580米,总规划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一处集民俗文化、旅游商贸、购物休闲、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天津古文化街主要景点有
天后宫、
玉皇阁、
通庆里、戏楼、民俗文化馆,集聚了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天津麻花等近百家店堂,是天津老字号民间手工艺品店的集中地;荟萃了杨柳青年画、王星记扇子、泥人张彩塑、津门蔡氏贡掸、皮糖张、果仁张等众多非遗品牌。
空间格局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的空间格局是以天后宫为核心,在发展过程中向海河、京杭大运河、老城厢延伸,街区在历史上通过渡口、道路、浮桥、有轨电车等与海河、估衣街、大胡同等形成了较好的空间联系,形成热闹的“环城通衢”。街区内以天后宫、宫南大街、宫北大街为主轴,以袜子胡同、大狮子胡同等东西向街巷为主要街巷构成鱼骨状空间格局。
建筑风貌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历史上有民居、宗教和商业建筑,现状以宗教建筑、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为主,整体建筑风格多以中式传统建筑为主,兼有中国北方、南方建筑风格。商业建筑主要包括三种风貌形式,其一是仿清小木作建筑,青砖灰瓦,注重细部雕刻和装饰彩画;其二是仿西方折中主义建筑,使用古典三段式,青砖饰面,有连续的拱券外廊,多采用拱门拱窗,檐口有连续的线脚装饰,坡屋顶上开老虎窗;其三是简洁的现代主义建筑,灰色面砖饰面,立面开大面积的玻璃窗,形式简单少装饰。街区内法定保护建筑三处,一是天后宫,坐西朝东,面向海河,经过多次重建、修缮,形成具有较为完整的、多层次的院落空间,自东至西,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大殿、藏经阁、启圣祠,牌楼两侧分列钟鼓楼,后有多座配殿,跨古文化街上座张仙阁,院内配有多处游廊;二是玉皇阁,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原为古代天津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群,现仅存清虚阁;三是通庆里,现为商业建筑,原为里弄式居住建筑。建筑平面以巷弄为轴线对称布局,相对独立的四个院落分列巷弄南北两侧,巷口处建有过街楼,建筑功能、风格、装饰和里巷布局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又有西洋建筑符号,同时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民居的风格,是天津近代折中主义建筑的代表。
开放空间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以天后宫广场为核心,广场内树立两根高高的幡杆,高九丈九,最初作为灯塔使用,高悬的红灯可以为海上的船只指路引航。天后宫广场对面的戏台每逢传统节日都会上演传统戏剧,四周为传统民俗商业店铺。天后宫广场为包括民俗活动、商业活动等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场地。
街区内现状有玉皇阁公园一处,为完全开放型的公园绿地。同时,在古文化街各路口节点、天后宫、银杏古树旁都分布有广场空间,开放空间资源良好,成为游客休闲驻足的特色活动空间。
重要景点
天后宫
天后宫原名天妃宫,俗称“娘娘宫”,坐落于天津三岔河口之海河西岸,宫南、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正中,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明永乐元年(1403年)重建,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天妃宫之一。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雄伟壮观,庙宇坐西朝东,面向海河,占地面积5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依次有戏楼、幡杆、山门、牌楼、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两侧配以钟楼、鼓楼、关帝殿、财神殿、其他配殿及过街楼张仙阁等建筑。
天津民俗博物馆
天津民俗博物馆保留天后宫大殿及前殿的塑像作复原陈列,征集民俗文物约2000余件,分别在四座配殿和藏经阁、张仙阁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内容的基本陈列,介绍了天津漕运兴起、渔盐的发展和习俗;天津民间各路花会特别是“皇会”沿街表演;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和津门独有的“拴娃娃”习俗;天津店铺悬挂于门前的各式招幌;民间生活用品、乡土风情;衣食住行民俗;杨柳青年画、风筝、砖刻、泥塑、绒花、剪纸、编织等民间手工艺品和民间戏曲艺术。此外,还经常举办不同专题的书画、服饰、刻瓷、根雕、百业画及民间工艺展览和展销活动。
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天津古文化街东北侧,近邻海河,坐西朝东,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在明宣德二年(1427)重建。玉皇阁是天津市最早的木结构楼阁。根据中国传统民间习俗,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人们都要登高赏菊,饮酒抒怀。
通庆里
通庆里位于天津市古文化街东北侧,西起古文化街,东北口毗邻天津市唯一的道教建筑玉皇阁。据记载,通庆里原址建有少量的平房,天津商人郑元里于民国二年(1913年)购置此地块,并且拆除原先平房,于两侧盖起多幢青砖二层楼房,铺设石路,巷口建起过巷楼,以“通达吉庆”之意命名。通庆里是天津市规模较大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群之一,享有百年民居的称号。据传,通庆里曾是一大银号,采用了“前房经营、后房居住”的形式,楼上居年轻者,楼下住年长者,在其每个院落均发现早已废弃的地下金库,后来这片建筑群被改为了居民住房。
通庆里是津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装饰风格同时具有中国北方与南方建筑、传统中式与西洋建筑风格特色,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建筑群,具有鲜明的各地域文化融合的痕迹,体现出天津文化的包容性特点。
天演广场
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是
严复故居所在地,原房屋已不存在。为挖掘历史文化,先后走访了严复先生的后代和历史专家,结合景观设计,在严复故居原址建设
天演广场,设立严复铜像和
天演论石刻。
牌坊
天津古文化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书“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
文化活动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开展了系列节日民俗活动与商业文化活动,兼具古老风韵与现代风格,使广大游客充分感受到津门故里浓厚的古老味、文化味和天津味。街区举办了民间花会、舞龙舞狮、欢庆锣鼓、京剧彩唱、魔术表演等系列民俗活动,形成了较大的文化传播影响力;组织了元旦春节民俗节庆活动、玉皇会迎春祈福活动、元宵灯节系列活动、“龙抬头”民俗文化节活动、妈祖节传统文化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民俗文化活动、国庆节特色民俗活动、重阳节登高赏菊活动等节庆活动,不断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精心策划了民俗文化庙会、旅游文化节、文化夜市、嘉年华旅游购物节、文玩核桃葫芦文化节、迎新春年货购物节等商业文化活动。
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在海神娘娘诞辰之前出会4天。每逢此时,民间的法鼓会、大乐会、鹤龄会、重阁会、中幡会、高跷会等,沿街表演各种技艺。古文化街修复以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又恢复了“皇会”。“皇会”原名“娘娘会”, 因为“天后圣母”俗称“老娘娘”, 在当初在国泰民安,升平之时,一般农商官绅对于天后神灵信仰极为虔诚,三月二十三日为天后寿诞之辰,一般善男信女特为规定庄严之仪式,筹备隆重之礼节,为天后圣母出会,以求怯灾赐福,在这一天,以龙灯、高跷、旱船、秧歌、法鼓、中幡、狮子舞和武术等表演为主。
开发与保护
2005年,天津古文化街获中国特色商业街。
2007年5月,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获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3年1月16日,天津古文化街被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价值意义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文化的发祥地,记录着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位于天津市南开区东北角门外,海河西岸。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路线
乘1、1区间、605、610、611、619、632、633、641、671空调、804、904、908、954、观光2路等公交车在东北角站下车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