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堇
宋朝官员
古堇,宇仲达,号林泉。宋朝梅州(今梅城西区大觉寺侧)人,古成之曾孙,北宋绍圣四年(1097)与兄古革,弟古巩同登丁丑科进士榜,任广西象州知府,授中议大夫。任职期间,天下太平,扶耕立学,施轻徭薄赋之仁政,“万民讴歌”,待人“玉昆金友”深受官宦器重,百姓爱戴。 北宋末叶,金陷汴京,掳二帝北去,古堇与弟古巩回到梅州老家,拟与兄长古革商议北上光复大计,因时令不许,扶宋匡复大计未酬。
轶事典故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客家人自古耕读传家,梅州地区在宋代,读书之风日炽,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宋代,梅州地区考中进士者有二十二人。梅州古氏在宋朝就有“四代五进士”的美誉,这五位进士中,有“父子进士”的古成之及其子古宗悦;有“公孙进士”的古宗悦与其孙古革三兄弟;有“兄弟同科三进士”的古革、古堇、古巩。
古成之的儿子古宗悦,于宋仁宗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以三礼出身,任英州司户,迁新兴县令,因捕盗有功,改奉礼部侍郎,升殿中丞,勋都骑尉(四品,为宋室京畿侍卫将领),是宋代梅州籍官阶最高之人。
科举时代,人们把通过殿试进入三甲的士子喻为蟾宫折桂或攀桂,杜牧的《卢秀才将出王屋,高步名场,江南相逢赠别》中的诗句可证:“王屋山人有古文,欲攀青桂弄氛氲”,即喻科举登第之意。古宗悦之子古凤仪、古凤仁、古凤信、古凤俊,或为典尉、或中式举人,皆敕授朝议大夫。古凤仪受良好的家风教育,研读经史,以文才知名,曾经担任潮州府典尉。古凤仪娶妻杨氏,聪慧贤淑,知书达理,生下三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古革、古堇、古巩。
古革三兄弟,自幼聪颖明慧,才思敏捷,很早得家庭氛围的熏陶和启蒙,且可可以改,博览群书和熟读《四书》《五经》,并受孔、孟之学影响,学业得到升华,再加上母亲杨氏的严格管教,刻苦用功、视野高远。绍圣四年(1097年)科考时,古革兄弟三人辞别父母,结伴赴京应试。待礼部发榜,三兄弟同登进士第。当年,古革24岁,古堇22岁,古巩20岁。消息传到哲宗皇帝那里,宋哲宗大为赞叹:“一门三贵,旷世盛闻!”母亲杨氏因培养了出色的三兄弟,在读书之风盛行的梅州地区获得极高的声誉,被人们敬称为“杨祖婆”。杨祖婆去世后安葬于今五华县梅林镇黄砂村虾子塘松子丘山。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后来,古革官任潮州知府,古堇任象州知州,古巩任宾州知州,被乡人传为美谈。由于古革勤政爱民,“治政有方,革敝除奸”,当地人对其交口称赞,被誉为“潮州公”。在南宋著名理学家胡寅为古革撰写的《赠广潮太守归田赋》中,曾称古革为“古氏望族,梅州儒宗”。
亲属成员
曾祖父:古成之
祖父:古宗悦
父亲:古凤仪
母亲:杨氏
叔父:古凤仁、古凤信、古凤俊
哥哥:古革
弟弟:古巩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5 09:45
目录
概述
轶事典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