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典籍聚散考》定稿完成于1932年10月,1936年由
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
上海书店重印。图书馆史研究专家
谢灼华教授认为,1936年陈登原的《古今典籍聚散考》,进一步深化了文献学的研究内容,考察了我国文献的兴衰聚散,是中国文献史研究的滥殇,是20世纪初主要的文献史研究著作之一。本书不仅是开创了图书聚散研究的先声,被认为是“系中国藏书史上第一部史论结合的专著”,也是第一部系统对古代图书聚散规律及其原因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的专著。这部著作也奠定了他在文献学、藏书史领域的地位。
第一,受厄于独夫之专断而成其聚散:历代统治者用焚书、
禁书、抽毁、改编等暴力方式,是导致书籍散佚、残缺、失真的原因之一;
陈登原(1900~1975),原名登元,字伯瀛。浙江余姚(现慈溪市)人。1915年入浙江第四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浙江余姚县第一高等小学任教员。1922年入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柳诒征门下研究中国史。毕业后,开始对中国文化史领域进行开拓性的研究。1933年后执教于
南京金陵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并担任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35年聘为教授。1940年受聘为中央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建国后,应侯外庐之聘出任
西北大学教授。并兼任图书馆馆长、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著述宏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著作21种,主要有《中俄关系述略》、《金圣叹传》、《中国文化史》、《国史旧闻》、《古今典籍聚散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