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瓦癣
疾病名
叠瓦癣是一种特殊的体癣,主要由同心性毛癣菌或称叠瓦癣菌引起,因其损害呈多数同心圆状排列,鳞屑层层相叠,状如叠瓦而得名,俗称浪花癣或开花癣。本病属浅部真菌感染,传染性不是很强,常由直接或密切接触传染,有时可一家数口同时患病,但以成年男性为多见。
病因
本病病原菌系同心性毛癣菌即叠瓦癣菌。发病可能与人种的易感性有关。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被传染,宿主皮肤合适的环境对于同心性癣菌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除外伤外,浸渍皮肤的水分增多也适于同心性癣菌生长。不透气的衣物可增加皮肤局部的温度和湿度,干扰角质层的屏障功能。初为皮色或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环状,表面附有灰白色细薄鳞屑,鳞屑中央破裂分离,外缘粘连,内缘呈向心性游离。
临床表现
见于男性青壮年,儿童少见。皮损初起为皮色或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环状,表面附有灰白色细薄鳞屑,鳞屑中央破裂分离,外缘粘连,内缘呈向心性游离。当环状损害形成后,中心又复发一褐色小斑,又同样扩大成环状。如是反复发生,环距2毫米左右,在原侵入处可形成约10个同心圆鳞屑环,构成特殊的多环形涡纹状或叠瓦状外观。周围皮肤呈棕红色,自觉瘙痒,时久可因搔抓而致苔藓化,则同心圆皮损可不明显。
躯干和臀部多见,时久可扩延于四肢,甚至口唇、甲沟及头皮。但掌跖多不受累,也不侵犯毛发。与手足癣不同,损害呈对称性分布。
本病发生、发展与季节关系不明显,病程极慢,常多年不愈,且易复发。
检查
诊断
根据本病特殊的多环形及涡纹状损害,鳞屑真菌检查易发现多数纵横交错类关节菌丝。培养时可分离出典型的同心性毛癣菌。病理组织显示慢性炎症,无特异性。与其他皮肤癣菌不同,叠瓦癣不但侵入表皮角质层,而且侵入棘层,导致两层分离。就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特殊的多环形及涡纹状损害,不易与他病混淆。不典型病例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治疗
同一般表皮真菌病,但治疗比较困难。可内服灰黄霉素、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等,连服3~4周;外用抗真菌药物如苯甲酸、水杨酸、碘、碘化钾、薄荷脑(复方苯甲酸酊)或软膏,雷琐辛蛇床子酊,硝酸咪康唑霜,治疗时间要充分,一般需2~3个月以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7:18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