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禅碑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所立石碑
《受禅碑》是刊刻于曹魏黄初元年(220年)的一方碑刻,全称“受禅表”,又称“受禅表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现位于河南临颍县繁城镇
碑刻内容
释文
(碑额)受禅表
维黄初元年冬十月辛未,┘皇帝受禅于汉氏。上稽仪极,下考前训,书契所录,帝王遗事,义莫显于禅德,美莫盛于受终。故《书》“陈纳于〔大鹿〕”,《〔传〕》〔称〕“〔历数〕□□□”。┘是以降〔世〕且二百,年几三千,尧舜之事,复存于今。允皇代之上仪,帝者之高致也。故立斯表,以昭德义焉。┘皇帝体乾刚之懿姿,绍有虞之黄裔。九德既该,钦明文塞。齐光日月,材兼三极。及嗣位,┘先皇龙兴飨国,抚柔烝民,化以醇德。崇在宽之政,迈恺悌之教。宣重光以照下,拟阳春以播恵。开禁仓,散〔滞积〕。〔冡臣〕□□,□□□┘之锡;〔众〕兆陪台,蒙赒饩之养。兴遗勋,继绝世。废忘之劳,获金爵之赏;襁褓之〔孤〕,食〔旧德之禄〕。〔善无〕微〔而不旌〕,〔功无细而不〕□。□□┘〔戎士〕,哀矜庶狱。罢戍役,焚丹书,囹圄虚静,外无旷夫。玄泽云行,冈不沾渥。若夫覆载〔蕳易〕,〔刚柔允宜〕,〔乾𡿦之德〕,〔阴阳〕□□□□□┘□类育物。奋庸造化之道,四时之功也。宽容渊嚜,恩洽群𪏵。皇戏之质,尧舜之姿也。孜孜业业,迈德〔济民〕,〔伯禹之劳〕,□□□□。□┘叡智神武,料敌用兵。殷汤之略,周发之明也。广大配天地,茂德苞众圣。鸿恩洽于区夏,仁声播于〔八〕荒。〔虽象胥所〕□,□□□□□,┘和而来王。是以休徵屡集,和气烟煴。上降乾祉,下发𡿦珍。天关启闱,四灵具臻,涌醴横流,山见黄人。〔所以显受命之〕□□,□□□┘之期运也。其余甘露零于豊草,野蚕茧于茂树。嘉禾神芝,奇禽灵兽,穷祥极瑞者,朞月之间,盖七百〔余见〕。〔自金天以〕□,□□□□,┘嘉祥之降,未有若今之盛者也。是以汉氏覩历数之去,已知神器之有归。稽唐禅〔虞〕,绍天〔眀命〕,釐〔嫔二女〕,〔钦受天位〕。┘皇帝谦退,让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于是群公卿士佥曰:┘“陛下圣德,懿侔两仪。皇苻照晰,受命咸宜。且有熊之兴,地出大蝼;夏后承统,木荣冬敷;殷汤革命,白狼衔〔钩〕;〔周武观〕□,□□□□。┘方之今日,未足以喻,而犹以一至之庆,宠神当时。绍天即祚,负依而治。况于大魏,灵瑞若兹者乎!盖天命〔不可以辞〕,□□□□□┘以意距。大统不可以久旷,万国不可以乏主。宜顺民神,速承天序。”于是┘皇帝乃回思迁虑,旁观庶徵,上在璿玑。莁之《周易》,卜以守龟,龟莁袭吉,五反靡违。乃览公卿之议,顺皇天之命,〔练吉日〕□□□□┘唐典之明宪,遵大鹿之遗训。遂于繁昌筑灵坛,设壝宫,𨂄圭璧,储牺牲。延公侯卿士,常伯常任,纳言诸莭,〔岳牧邦君〕。〔虎〕□□□□┘匈奴、南单于、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王侯君长之群,入自旗门,咸旅于位。┘皇帝乃受天子之藉,冠通天,袭衮龙。穆穆皇皇,物有其容。上公策祝,燔燎棫檏,告类上帝,望秩五岳。烟于六宗,徧〔于群神〕。□□□┘晏,祥风来臻。乃诏有司,大赦天下,改元正始。开皇纲,阐帝载,殊徽帜,革器械,修废官,班瑞节,同律量衡,更姓改物。〔勒崇垂鸿〕,〔创〕□┘作则。永保天禄,传之冈极。┘
(说明:□,表示一个无法确认的字;〔〕,表示补字;加粗,表示碑作异体;┘,表示分行。)
创作背景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三方势力鼎立。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去世,次子曹丕继承王位。此时,朝中部分大臣联名上表汉献帝,谏议曹丕登上大统,汉献帝见大势已去便决定禅位于曹丕。之后,汉献帝三次禅让,曹丕谦让三次弗授,最终在汉献帝第四次禅让时曹丕才接受,于东汉延康元年十月二十九日(220年12月11日)在今许昌以南的繁城筑台举行禅让仪式。受禅仪式结束后,在此地立《受禅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纪念。《受禅碑》传为卫觊王朗撰文、钟繇梁鹄书写、钟繇镌刻,但难以确证,故碑的撰文者、书写者、镌刻者历来没有定论。
艺术鉴赏
笔画
稳健流畅
《受禅碑》的笔画整体上给人第一感觉为平整,是隶书法度化的结果。但是细细观摩会发现这种平整在书写时绝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力着于笔端沉稳的行笔。如图1中,“在”字的第一横画,其起笔为向下裹锋,然后向上顶峰行笔,在行笔过程中一直是聚力上顶行走才会使横画看起来有微微向上的弧度,收笔自然处回峰向下;“守”字、“莁”字的横画都有弧度,且笔锋方向未发生改变,所以稳健而流畅。
略带楷意
《受禅碑》楷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折刀头”意味的起笔。如图1中,“莁”字的最末一笔,起笔藏锋后重按形成齐头的刀切面,笔画将要结束时不同于汉隶书写雁尾一样轻按形成圆润的雁尾再出峰,而是行到收笔处用力顿笔形成有棱角,有块面感的雁尾再快速上挑出峰;“机”字、“以”字的捺笔更贴近魏晋后楷书捺笔的写法。
装饰意味
《受禅碑》笔画上的修饰手法与金文大篆的象形性修饰手法有着很大不同,其装饰性表现的更为细微,体现在横竖的起笔收笔处,短小笔画的扭动上,撇捺的弯曲程度上。如图1中,“以”字的第一笔竖画起笔像画了一个小半圆圈,不同于正常隶书起笔藏头转锋的表现形式,可见在行笔过程中加重了藏头后转笔动作的幅度,是为了这个字看起来更美观而有意为之;“在”字第三小竖笔也有这种倾向,但不是很明显;“机”字左偏旁上的小短撇在其他字中也是这种收笔为齐面,笔画上端微微上翘。
结构
方正
扁形的字容易给人温和的感受,而更方更高的字形就会给人威严,冷峻的感受。如图1中的“以”,可以清晰地看出书写者把字左右两部分写地更贴近,这样字的横向空间就变小,再拉低最后一捺,增加纵向空间,整个字就由扁形演变为方正形态。而图2中的字十有八九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其中“略”字、“之”字、“殷”字、“汤”字这些在其他隶书汉碑中普遍会处理成扁形的字,在碑中被处理为方正形的字。对其它容易写扁的字,同样通过挤压内部空间,拉伸纵向笔画来改变字形,使全篇成为以方形为主的字形。
均衡
《受禅碑》承载着王位变迁的历史意义,为了彰显典重而走向了秩序化,横画均衡排叠的痕迹很明显,字内空间显得很匀整,文字结构具有比较规范、精美、应规入矩、井然有序、平稳端庄的美感。
动感
方正的字形很容易让人感觉呆板,没有生机与动感,而《受禅碑》并不是这样。如图2右边四字,第一眼不会发现很明显的动态感,但是只看“睿”和“神”把其余字给遮挡住,就会很明显的发现“睿”字向左倾斜,“神”字向右倾斜,特别是“睿”字左右两部分分别往左右倾斜,平衡字的整体;而“神”字右半部分在往右倾斜的同时,左边偏旁的小撇在向下拉伸。同时,图2中“汤”字的三点水,第一点穿插在右边长横之上,第二点穿插在右边第一撇与长横之间,第三点穿插在右边第二撇与第一撇之间。这种穿插避让的处理在压缩字内左右空间之时广泛应用,使得左右结构的字具有动态感。
章法
规整化
在立碑之时,是打界格书写的,这种书写方式就是的字体无论繁简都大小如一,偏差不大。
和谐性
平整的笔画,均衡的结构,界格的规范,使得全碑字体和谐有序。虽然此碑经历了时间的洗礼,笔画已经变得斑驳,个别字形已经模糊,但仍然整肃和谐。方正、均衡的字形加之界格的运用,凑成和谐整齐的章法,而在平整的碑文中字字有生机,字字独特是难能可贵的。而字中笔笔有力,尽显点画安排,斩钉截铁的“折刀头”用笔更彰显其独特性。
作品评价
唐代小说家李绰:《魏受禅碑》,王朗文,梁鹄书,钟繇镌字,谓之三绝。古镌字皆须妙于篆籀,故繇方得镌刻。(《尚书故实》,此条又见于《刘宾客嘉话录》,当为误入)
明代书画家孙鑛:二碑(指《受禅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碑》)余皆有之,虽磨刓甚,然字犹半可识,真斩钉截铁手也。真斩钉截铁手也。余不解隶法,至睹此碑则把玩不能释手。明皇《泰山铭》何可伦?惟《夏承碑》堪伯仲,然此是旧石,笔意犹大半存,率更正书险折法,多从此变出。(《书画题跋·劝进碑》)
明代金石学家赵崡:此传是司徒王朗文,梁鹄书,太傅钟繇刻石,谓之“三绝碑”。又云即钟繇书,亦未有的据。然谓为钟书者,出颜鲁公言,或不妄。隶法大都与《劝进碑》同。(《石墨镌华·卷一·魏文帝受禅碑》)
明末清初金石书法家郭宗昌:昔人称《受禅碑》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石,为三绝碑。颜鲁公又谓繇书,皆不知何据,岂亦张稚圭梦语耶?书法同《劝进》,虽小远汉人,雍雍雅度,衫履自饰,亦复矫矫(《金石史·卷上·魏受禅碑》)。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古文苑》载闻人牟准《魏敬侯碑阴》云:魏群臣上尊号,钟元常书;魏受禅表文,卫觊金针八分书。方纲按:此二碑实出一手,书盖纯取方整,开唐隶之渐。(《两汉金石记·卷十八·附魏受禅碑》)
近代书法艺术家杨守敬:①至若《曹全》之流美,《白石神君》之柔润,已至汉季,古意稍漓。然三国之《孔羡》《范式》《上尊号》《受禅表》,下笔如折刀头,风骨凌厉,遂为六朝真书之祖。(《学书迩言·评碑》)②世传钟繇书,或云《受禅表》梁鹄书,所谓如折刀头者。然汉法一变矣,就二碑而论,《上尊号》尤如斩钉截铁,大抵汉碑浑古遒厚,气象雍容,如入夫子庙堂,令人起敬。魏晋则峭厉严肃,戈戟森列,如入细营,令人生畏。(《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卷二·魏·受禅表》)
历史传承
民国初年,《受禅碑》的碑额于被人凿下运至北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1963年6月20日,“受禅碑及公卿将军上尊号碑”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受禅碑与受禅台”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版本信息
《受禅碑》的拓本主要有6种:
①明初拓本。首行“初”字左半稍泐,其他字均未损。第二行“上”字左上角有一小泐痕,“皇帝受禅于”五字中的“受”字损泐而其他字清楚可见。第三行“降”字稍损,“世”字可辨。
②明中期拓本。首行“年冬”二字右半损。
③清初拓本。首行“维”字损下半,“冬”字损上半。第二行“皇”字稍损,“帝”字中间部分损泐。第三行“降”字左半损,“世”字已大损。
④清乾隆、嘉庆年间拓本。首行“维黄初元年冬”六字全损。第二行“皇帝受禅于”五字全损。第三行“是以降世且”五字全损泐。
⑤清末拓本。右上损去一大角,自第一行至第十行各损六至一字不等。下部中间部分也损成一半圆形,每行二十五字以下基本被泐痕所掩。
⑥近拓本。无碑额,下部文字几不可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2 21:13
目录
概述
碑刻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