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夷钟
齐灵公时的铜器
叔夷钟又名叔尸钟,为春秋时期齐国齐灵公时的铜器,高9.3、甬长5.4、舞横5.8、舞纵5寸、铣间6.2、鼓间5.3,重30斤(博古)。
文物历史
如是,齐灵公在位正处春秋中晚期前后,则可以作为铁器使用的证据。 春秋晚期(齐灵公) 叔夷钟(叔尸钟)。
叔夷钟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出土于齐国临淄故城,因金兵南下而下落不明,今仅存摹本。叔夷是宋穆公的后代,因而也可以说是殷商后裔。他在铭文中叙及先祖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受天命而翦灭夏人,因而统治九州。这是以殷商后人的口吻追述商汤伐桀之事,在叔夷的心目中,夏朝的存在自然是没有疑义的。
文物特征
长腔阔鼓式,有旋有干,枚较长,甬中空。甬饰三角云纹,干饰目雷纹,舞部饰云雷纹,篆间饰夔纹,鼓部饰双头兽纹。
记载文字
铭文字数,鼓部铸铭文72字(其中重文2)铭文中有「造徒四千」一句,郭沫若先生以为「口下十,右戈」字,即铁字的初文或省文。
铭文释文为鈇镐,幺(玄)镠□(锛)铝,尸(夷)用□□(作铸)其宝锺(钟),用亯(享)于其皇祖、皇□(妣)、皇母、皇考,用旗□□(祈眉寿),霝(灵)命难老,不(丕)显皇祖,其乍(祚)福元孙,其□(万)福屯(纯)鲁,龢□而又(协尔有)事,卑(俾)若锺□(钟鼓),外内剀辟(闿辟),□□□□(誉誉),这而□(尔倗)□,母(毋)或丞(脀)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4 16:44
目录
概述
文物历史
文物特征
记载文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