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政府、
北洋政府、
国民政府是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它们对内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剥削压迫广大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主权。
内外政策
对内政策
近代中国历届反动政府对内政策的出发点都是维护自身统治,推行专制独裁,镇压人民反抗,扼杀进步力量。具体表现为:
(1)
清政府:一方面,通过自救运动维护封建独裁统治,如“洋务运动”“新政”“预备立宪”等。另一方面,镇压人民革命,如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扼杀了维新变法运动和保路运动,镇压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镇南关起义、浙皖起义、萍济澧起义、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等。
(2)北洋政府:一方面继续维护封建独裁统治。无论是袁世凯复辟,还是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军阀统治的实质还是封建专制统治。另一方面镇压人民革命,北洋军阀政府先后镇压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五四运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
(3)国民政府: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推行政治独裁、经济掠夺、文化专制的政策,反共反人民是其对内政策的实质。如先后五次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镇压“一二·九”运动;制造皖南事变;抗战胜利后发动内战,镇压人民民主运动,制造了“一二·一血案”“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五二0血案”等一系列惨案。
对外政策
(1)清政府:与列强打交道,从总的趋势看,走过了“对抗——暂时妥协——再对抗——完全屈服”的过程,以妥协投降为主,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北洋政府:各派军阀投靠不同的帝国主义国家,以卖国换取支持。
(3)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通过“改订新约”,取得帝国主义承认;九一八事变后,对日本侵略从不抵抗到“攘外必先安内”,签订了《塘沽协定》《淞沪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等一系列卖国协定。统治后期,实行联共抗日,在正面战场组织抗战的同时,谋求与日本的妥协,汪精卫走上叛国道路;抗战胜利后,为换取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同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内外政策影响
对于反动政府内外政策的影响,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去综合性地加以认识:
消极方面
主要表现为:①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而言,它代表了落后、腐朽的生产关系,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任何一个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都对新的生产关系的成长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起消极作用。如晚清政府对民族工业的种种限制、国民政府的支柱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推残等。这些反动政府的统治,是近代中国社会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落后的内部原因。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阻碍了社会进步,如晚清政府维护封建专制、北洋军阀反对民主共和、蒋介石独裁专制等。③从阶级关系的角度看,它代表反动、落后的阶级,违背人民利益。
积极方面
近代中国历届反动政府的政策是反动的,但有一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从整个历史发展角度来看,客观上也曾起了一定的积极、进步作用。如洋务运动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乎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洋务运动带动起来的洋务思潮,促使中国向着资本主义近代化艰难起步。如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使中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迈进一步。再如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法币政策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等。所以对待中国历届反动政府政策及其影响,应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