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光鳃鱼(学名:Chromis dimidiatus)为雀鲷科光鳃鱼属的鱼类。分布于红海、印度洋至太平洋中部、北至日本琉球群岛以及南海诸岛、台湾等海域等。体呈黑褐色。尾柄部淡色,与前部明显区分。奇鳍均呈黑褐色,仅鳍条后半部淡色。尾鳍亦呈淡色。胸鳍基底有1大形黑斑。体长59mm。系海洋暖水性上中层鱼类。
形状特征
背鳍Ⅻ-12;臀鳍Ⅱ-13;胸鳍16;腹鳍Ⅰ-5。侧线鳞17+10。鳃耙7+10。体长为体高1.8倍;为头长3.2倍。头长为吻长4.6倍;为眼径3.2倍。眶前骨、眶下骨和鳃盖各骨边缘均无锯齿。眶前骨和眶下骨各有鳞1行。颊部前缘鳞4行,后缘鳞3行鳃盖鳞3行。背鳍起点前方鳞向前伸至吻部。各奇鳍基底均被小鳞。体呈黑褐色。尾柄部淡色,与前部明显区分。奇鳍均呈黑褐色,仅鳍条后半部淡色。尾鳍亦呈淡色。胸鳍基底有1大形黑斑。体长59mm。系海洋暖水性上中层鱼类。
原始文献
Verh Zool. Bot. Ges. Wien., 21:529
国内分布
南海诸岛, 台湾等海域。
国外分布
红海, 印度洋至太平洋中部, 北至日本琉球群岛 。
资料来源
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294.
濒危状态
不在IUCN濒危名单中
特点
体呈卵圆形而侧扁,标准体长为体高之1.9-2.0倍。眼中大,上侧位。口小,上颌骨末端仅及眼前缘;齿细小,圆锥状。眶下骨裸出;前鳃盖骨后缘平滑。体被大栉鳞;侧线之有孔鳞片16-18个。背鳍单一,软条部不延长而略呈角形,硬棘XII,软条12-13;臀鳍硬棘II,软条11-12;胸鳍鳍条16-18;尾鳍叉形,上下叶末端延长呈细尖形,各具2条硬棘状鳍条。体一致呈黑褐色至黑色,胸鳍基部具一大黑斑;尾柄及尾鳍白色;背、臀鳍软条白色区域起始于基底末端之前;背鳍硬棘部顶端蓝色。
栖所生态
主要栖息于水深3-20公尺之泻湖或珊瑚礁区。独自或成一小群活动。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东印度洋至太平洋区,东起圣诞岛和澳洲西北部,西至莱恩和土木土群岛等,北至日本。台湾分布于南部及兰屿的礁区。
渔业利用
小型之雀鲷,无食用价值。有人将其作观赏鱼之用。
品种简介
之所以把它叫做半身魔,是因为它前半身是咖啡色的,后半身是白色的,在黑暗的背景下只能看见后半身,白色的背景下只能看到前半身,这使得半身魔很驰名。主要分布在印度沿海和红海地区,捕获量很少,贸易价格也不低。
饲养方法
这也是一种喜欢成群活动的鱼,在水族箱中它们可以结成群落。最好给予比较高的比重(如1.025)的海水来饲养他们,这样可以让它们更健康。当水中的氨高过0.2ppm时,它们会出现烂身的现象,因此,要维持比饲养其它品种雀鲷更好的水质。
注意事项
在本属中它们是最胆怯的品种,和一些凶猛的鱼类饲养在一起会让它们感到紧张。如果水族箱中没有岩石,也会让它们始终很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