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身施青黄釉。肩饰水波纹及弦纹。此罐的造型如同鱼篓,小口,大腹,以增其容积。这是西周早期原始瓷的造型特征。此时釉已成为瓷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起隔水、利于清洁的作用,而且有装饰器物使之美观的作用。釉是一种玻璃体,由于其所含金属离子的作用,施于瓷器上,会产生各种颜色。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
氧化亚铁。此罐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地区。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纹硬陶发展而来。西周时原始青瓷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出土范围更加广阔。江南地区原始青瓷的出土量及器形 比北方黄河流域多且丰富。西周时,釉已成为瓷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起隔水、利于清洁的作用,而且有装饰 器物使之美观的功能。釉是一种玻璃体,由于其所含金属离子的作用,施于瓷器上,会产生各种颜色。原始青瓷 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
氧化铁所致。
邢台市文物管理处近日在市区一处住宅楼建设工地,抢救性清理发掘了
唐、
金、
元时期的4座古墓葬,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较为珍贵的是一件罕见的唐代褐釉双系罐。本次清理的4座古墓葬均为土洞墓,其中1座唐代古墓,2座金代古墓,1座元代古墓,均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在金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青釉斗笠碗及部分北宋钱币;在元代墓葬中出土的黑釉敞口碗和青釉罐;在一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件褐釉双系罐,同时还出土了铜、铁饰件、开元通宝钱币、白釉唇口玉壁底碗及执壶(残缺)等文物。据专家介绍,在唐代墓中出土的这件褐釉双系罐,是用普通
黏土制成的,高22.3厘米、口径10.4厘米、底径11.5厘米。器内满釉,器外施褐釉,一侧有窑变现象。口唇及底部无釉,有流釉现象。此器浑圆饱满,造型古朴,釉色浑厚润泽,柔和古雅,是一件罕见的珍贵文物。
商灰陶刻划三角纹双系罐高14.5cm,口径10.1cm,足径9.4cm。罐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圈足外撇,底部微向外凸。腹部对称置双系,系中间有一小圆孔。腹部刻划正反三角纹饰。此罐造型古朴,装饰简练,堪称商代灰陶中的典型作品。灰陶的形成是因为陶器在弱还原气氛中烧造,陶土中的氧化铁不能被充分氧化,因而呈现出
氧化亚铁的颜色。灰陶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已经出现,商代有较大发展,产量很大。
唐花瓷双系罐高19.9cm,口径7.4cm,底径10.7cm。罐口微外撇,短颈,颈两侧对称各置一系,丰肩,肩以下渐收,平底。近底处刻深弦纹一道。通体施黑釉,近底处露胎。乌黑的釉面上装饰四块灰蓝色斑块,似色料自然流淌而成,妙趣天成。
元
钧窑天青釉双系罐 直口,圆唇,短颈,双系,圆腹,圈足。肩、腹部施天蓝釉,局部有紫红色釉斑,釉层较厚,有流釉痕迹。足部露胎。高9.1厘米,口径7.7厘米,腹径11厘米,足径4.5厘米,2001年8月延川县马家河派出所移交,延川县文化文物馆收藏。
唐代唐三彩双系罐高:12.5cm,口径:13.5cm,底径:6.9cm,罐呈扁圆形,口内敛,平底,口外两侧各有一系。器内施黄釉,外壁以绿釉为地,上以白、黄、绿三色点染花朵。器施半釉不到底,露胎处呈白色。此罐器型虽小,但丰满端庄,模制成型的双系是唐三彩罐的一个主要特征。此罐以瓷土作胎,胎体坚致洁白,烧成温度较高。在巩县三彩窑址中曾采集到与此罐双系及彩斑相同的残片,由此可知此罐为河南巩县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