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溪寺位于安康新城北门东,与万春寺、天圣寺、新罗寺并列为安康唐代佛教四大丛林。双溪寺背山面水,寺旁岩石下有“洁泉”,其泉水清澈照人,细流涓涓。
概况
双溪寺北侧是新建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中央莲台上端坐着三尊贴金大佛。中坐者为“如来佛”,左边一尊为“阿弥陀佛”,右边一尊为“药师佛”。正面背后是“海岛观音”,大佛左侧是普贤,右侧是文殊。大殿两侧又各塑有九尊罗汉。整个殿堂,宝气凝聚,煜然炫灿。出大雄宝殿,北上数阶,可至大兴肉身殿。
发展历史
据《安康县志*卷十》记载:“双溪寺在新城北门东,寺在施、陈二沟之间故名。”
宋绍兴四年,明洪武十年,清顺治、康熙(七年)、乾隆(二十三年)、道光、光绪乙亥年间,民国二十七年曾进行过几次较大规模的扩建重修。建筑规模宏大,前临汉江,后至赵台山麓,山水掩映,殿堂点缀其中,寺院前古柏参天。由两边书有“四大本空奚必山门悬玉带,一尘不染乃归上座说菩提”对联的“双溪禅寺”山门而入,院内钟鼓楼对峙,大雄宝殿、地藏殿、伽蓝殿层层递进,方丈、临院、禅堂两序对称。殿内释迦牟尼跌坐正中,文珠、普贤菩萨分坐两边,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神态超然,栩栩如生。大殿旁有一座高九级的清高僧日杲禅师舍利塔,塔壁嵌记禅师弘法一生事迹。殿后塔林环绕。俨然一座丛林禅宗古道场。
原名东岳天齐仁圣帝庙,俗称“泰山庙”,也叫“东岳庙”。《兴安府志》云:“在城南二里。宋绍兴四年(1134年),金人南逼,宣抚使张浚率兵赴援,行次安康,霖雨泞淖,弗得进。祷于庙,会不移刻,祥风披佛,晹谷炳焕,大军启行。浚曰:‘神之威灵,曷敢不报,乃发钱十五万,命郡守王彦增修,承议郎续觱为记。”据道光兴安府正堂鲍珊《增修双溪禅林古寺碑》载: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修,因寺前有陈、施二沟交汇流过,更名为双溪寺,始为释教禅宗道场。
明末丛林毁于兵火,顺治年间重修正殿、拜殿。康熙《陕西通志》载:“双溪寺,在州新城北门”,可见其时已颇具规模。康熙七年(1688年),复修乐楼,始恢复明代旧制。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有南来游僧二人栖此,以庙貌不振,神像歪斜,毅然输诚募化,寺宇焕然一新。嘉庆七年(1802年),寺僧觉性,因白莲教在兴安活动,官兵镇压,大批阵亡骨殖用布袋封存双溪寺,感慨院内萧条,奋志振兴,爰约该僧师叔慈云暨诸山尊长僧侣,及郡中缙绅乡耆,互发善心埋葬枯骨,并具启迎请西蜀高僧日杲住持寺院。所谓得人者兴。故《重续兴安府志·释教》说:“双溪寺,嘉庆时有日杲禅师,湛深佛理,深得郡人信仰,佛教赖以兴隆。迨后海参,海珠,元贞相继充方丈,仅传戒一次,即行示寂。然海内大德
印光法师,持双溪寺度牒及日杲禅师所辟之宗派,布遍全国。”双溪寺之所以成为国内名寺,日杲禅师功不可没。其充任方丈期间,起颓修废,分职宏宗,绍佛法之薪传,立禅林之规矩,后主持空际,又随缘募化,于道光间建大雄宝殿三楹,方丈、静室及禅堂各一所,悉恢廓其制而壮丽其观,成为汉南梵宇之巨。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澄修和尚自南京宝华山受戒归山,与古训、张紫樵、聂允文,诸居士倡议,募缘重修寺宇、焕然一新,安康鲁长卿居士撰文立石。又具启恭请北京慈云,武汉心道,太原力空,西安觉性等先后来双溪寺讲经传戒。
至1966年,双溪寺寺容仍相当可观。基址面积12亩,寺前古柏参天,山门石额曰:“双溪禅院”。入山门,钟鼓楼东西对峙,大雄宝殿、地藏殿、伽蓝殿、法堂、方丈等建筑金碧辉煌,内供释迦牟尼像,结迦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说法印”,又有唐代毗卢大铜佛像一尊,高3?6米,以及十八罗汉铜像,文殊、普贤铜像等等。大殿旁有清高僧日杲禅师舍利塔,塔高九级,塔壁环刻佛经。双溪寺自海珠方丈之后,至1970年,历任方丈先后有古宝、觉行、觉性、古原、郭才、赢章。
特色
每逢佛教主要节日,如佛诞节(亦称浴佛会,释迦牟尼诞生纪念日)、佛成道日(释迦牟尼修行成佛纪念日)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会,以供养三宝、超荐七世现代父母及历代祖先、施食鬼神为内容的节日)等,双溪寺都要举行佛事法会,数以百计僧侣诵经,香火缭绕,信众参拜,好一派“四大本空,一尘不染”的仙境圣景。
遗憾的是,“文革”期间,寺中大部分建筑、经书、佛像、法器被毁,寺院被占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落实宗教政策,寺院被清退归还。经广大僧众逐年修缮,重建的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双溪寺山门已经展示在世人面前。随着双溪寺整个寺院的全面恢复重建,这座古老的禅院将成为安康山水园林中等城市中一个不可多得的佛教景观。